版主:秋风扬
嘉宾:王洁青 羽扇
前言:
近日,由陈道明、胡军联袂主演的《卧薪尝胆》登陆央视电视剧频道,引起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对于“卧薪尝胆”这个典故,广大观众也许早已耳熟能详,关于吴越春秋的这段故事,也多次被搬上了荧屏。但即便如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反败为胜的励志故事,还是又一次的激励着我,让我联想起了正处于边缘薄弱环节的中国本土品牌的坎坷前程。长期对品牌高溢价能力梦寐以求的中国本土品牌,由于产品技术同质化,已陷入了无穷无尽的恶性价格战之中,久经价格战洗礼之后,目前已经几乎失去了与国外品牌分庭抗礼的能力。
面对如此破败之局,我认为,电视剧《卧薪尝胆》却给渴望提高品牌溢价能力、逃离恶性价格战误区的中国本土品牌在黑暗中抹开了一点亮色。中国本土品牌是否也该“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了呢?中国本土品牌又该如何“卧薪尝胆”呢?一系列问题困扰并纠缠着处于濒危中的中国本土品牌,就此问题,本期特地邀请到了行业资深品牌专家羽扇先生和极品策略传播机构顾问王洁青进行深入探讨。
直面中国本土品牌困境
版主:最近央视热播的《卧薪尝胆》由于其励志题材和拍摄手法引起了社会广泛的热议。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关注过这部连续剧呢?
王洁青:我很少看连续剧,主要是现在很多连续剧大多是讲小女人大爱情,而且节奏又相当拖沓。《卧薪尝胆》是我在偶然间看到的,当时我就被里面人物的精彩的语言和华美的场景所吸引,慢慢看下去,里面的情节也相当扣人心弦。
羽扇:确实如此,这部片子不仅剧情跌宕起伏,人物刻画方面也相当传神,尤其是陈道明所扮演的越王勾践,更是将人物的内心深处表现得淋漓尽致。
版主: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也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其实,我觉得“卧薪尝胆”的精神更适用于如今的中国家电行业,因为目前中国本土品牌确实更需要这种精神。
王洁青:是的。如今中国本土品牌面临着严重的困境,由于外资品牌的压境,本土企业战略性人才的流动和缺失,品牌及产品战略也飘乎不定,缺乏系统性和可执行性,制约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版主:可以看出,中国本土品牌正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他们正依靠着自己的微薄力量苦苦撑行,中国大部分家电企业也都处于这种蜗牛似的缓慢前行之路上。
王洁青:即便是本土家电企业的佼佼者,尽管有产品、技术、渠道优势,但由于缺少品牌的有效推动,在构建本土品牌之路上与外资品牌的差距也逐步在加剧。对于中国本土品牌来说,突围之路遥远而又漫长,随时可能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也随时可能被大象踩死,最终突出重围的只有那些少数幸运儿。
羽扇:说起目前中国的本土品牌,我觉得就象春秋战国时期的楚、越等小国一样,在夹缝中生存,而无法与大品牌在强势卖场抗衡,在目前中国家电界众多品牌林立,但更多的本土品牌还处于成长期,不管从资金还是管理上都较为弱小。
版主:中国本土品牌目前荆棘重生,如果再不“卧薪尝胆”,提升自身,就会随时面临着被外资品牌所淘汰的厄运。
羽扇:到时中国本土企业只能制造低廉、毫无附加值的产品,而不是商品,慢慢的这些企业就会变成勉强维持生计的“来料加工厂”,失去了一切“壮大”的机会,逐渐被吞没在激烈的市场角逐中。
版主:但这些中国企业也可以通过被国外品牌兼并而获得继续发展甚至壮大的机会。
王洁青:表面上看,被外资相中,似乎是找到了一个“财大气粗的东家”。然而,市场没有慈善家,外资巨头并购本土品牌,有两大苛刻的条件。一、你必须是本土领军的一线品牌;二、你拥有可以与之互补的诸如渠道、产品等营销优势。很明显,外资巨头此举无非是要利用本土企业的渠道、产品等营销优势从而壮大自己。一旦本土品牌没有利用价值,就很可能会被打入冷宫,遭到无情抛弃。
羽扇:此种情况也是很普遍的,红心电熨斗就是前车之鉴。前几年红心嫁入法国SEB公司,几年后就遭到雪藏,现在市场上已难觅其踪迹。因为“新东家”发展战略的调整,很多被并购品牌几乎在市场上销声匿迹,而今天这个SEB公司又在打国内炊具第一品牌苏泊尔的主意,不禁令人担忧。
版主:所以中国本土品牌只有痛定思痛,“卧薪尝胆”,才有可能避免厄运。
解析中国本土品牌的出路
版主:中国本土品牌要彻底摆脱被淘汰、被兼并的厄运,就必须学会“卧柴薪、尝苦胆”,以报“兵败之耻”。但对于如今的中国本土品牌来说,该如何尽快提升自身呢?
王洁青:我觉得,产业链的建设对于本土品牌来说是尤为迫切的。本土品牌不能孤独前行,也不能委身外资,一个成功的君王需要良臣的辅佐,勾践有文仲和范蠡,而我们的家电企业同样需要一个良好的产业链,从产品到销售都需要一个强强合作的过程,制造企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渠道、通路的联合。我们的本土品牌,特别要努力向产业链高端延伸。
版主:强强联合无疑是本土家电企业发展的重要选择。当然,众多本土家电企业的状况千差万别,选择怎样的发展道路要量身而行。不管怎么走,都要认清自己,既要考虑当前的生存,又要顾及未来的长远发展。
羽扇:建立良好的产业链是很必要的,但首当其冲的还是需要中国本土品牌树立信心和决心,要有“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决心,要有“卧薪尝胆”的意志,这种意志表现在企业决策层对品牌观念的加强,中国的本土品牌也应该有“不成品牌,誓不罢休”的信念,要与海尔、格力等诸多民族品牌靠拢,将自身的品牌目标定位提升,创造出品牌的“稀缺价值”,而不是一味地去附和或临摹。
王洁青:是的。在树立了坚定的“卧薪尝胆”的决心之后,中国本土品牌就要开始考虑切合自身发展的路线。除了建立良好的产业链之外,中国本土企业可以生产特色产品,建立“特色”品牌,生产差异产品,与强势洋品牌形成差异性。本土品牌在本土市场发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地域优势,在洋品牌入侵的同时更要发挥这种优势,打造区域强势品牌。只要等待合适的时机,绝地反击,是极有可能成为行业中的强者的。
羽扇:当然在寻求“特色”品牌外,本土品牌还需从基础出发,加强产品的技术研发、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切实提高服务水平,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稀缺价值。这些因素已经成为市场决胜的关键之一。
版主:对于本土品牌而言,这无疑是一场持久战、攻坚战,正如勾践在吴国为奴三年,用足够的耐力和隐忍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王洁青:是的,这是个胜者为王的时代,笑到最后的往往才是最终的胜利者。吴王在和勾践的耐力比拼下最终他输了国家,也输掉了自己的全部信心。就拿国内中央空调品牌来说,大型商用空调掌控在约克、特灵、大金等企业手里,但国内商用空调企业在“卧薪尝胆”了数年之后,已经初露锋芒,海尔、TCL、格力、美的均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份额。
版主:可见,主要中国本土品牌只要“卧薪尝胆”,就有可能逐步打破国际品牌凭借品牌和技术优势曾经形成的垄断局面,而且这将随着国产品牌的技术进步而逐渐消失,并由此退出部分市场,而国内品牌的市场份额将逐渐增大并走向规模集中化。通过此次讨论,我们希望中国本土品牌能从中有所启发,最后再次感谢两位做客“三味聊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