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国际商贸城一区市场,不少经营户都在商位外清点商品、装箱打包,忙得不亦乐乎。“我们的头花现在卖得很好,这主要是因为能根据季节的变化不断推出新的款式,这些新产品很受国内东北、广东客商和境外韩国、日本、伊朗等地外商的欢迎。”B区二楼的头饰经营户方珍英说。
“我们几乎每天都推出新款,而且很受欢迎,特别是一些少女、小孩佩戴的头饰,销售情况更好。”同样是以销售头饰为主的市场经营户朱翠芬介绍,从目前来看,内销占比较大,且主要销往广州、深圳、石家庄、临沂等地,而外销则主要是欧美、巴西。不同地域的外商对商品的要求也各不相同,欧美外商对品质、款式要求很高,而中东、非洲外商则更看重价格。
与以前过度依赖外贸出口不同,如今义乌市场内的许多经营户已是“内外贸并举”。前两年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义乌市场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单纯依靠外贸,降低了市场抵御危机风险的能力,而通过“市场万里行”活动,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渠道。现在,不少经营户的内贸订单已占到了订单总数的五成,甚至更多,而且南美、非洲等境外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也在加快。
与此同时,今年,在顺利获批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的背景下,义乌市场外贸出口的快速发展势头得以继续保持。仅1-2月份,除超过1.3万名的常驻外商外,还有4万多名境外客商来到义乌采购小商品,同期义乌全市自营出口额也增长了近一成。
“义乌市场上销售的小商品种类丰富,而且不断有新品出现,价格也很有优势,很适合像我这样的外商前来采购。”来自土耳其的外商Atakan,陪着他的两位土耳其朋友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头饰商位内挑选商品。Atakan来义乌已经有四五年了,每年采购的量多达200多个标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