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2007年伊始,春节和情人节两节相碰,商家们早就嗅到了节日里的商机。从1月开始就有节日礼品不断上架,到2月初达到高峰,各种猪年贺年礼品花样繁多。但是,纵观整体节日礼品市场,供求却体现出不平衡状态,供应大于求购很多。按照常理推断,07年春节和情人节档期重叠,市场中没有出现理想重点的“两强争霸”局面,反而显得不温不火起来。
编者就此回顾了2月节日礼品市场数据,希望能对供货商与求购商在节日礼品战斗中有所启迪。
本次将以节日礼品分类中春节礼品、贺卡、婚庆用品、面具、其他节庆用品、烟花鞭炮为分析重点。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供应量一般都比较大,求购方面反应比较冷淡。
1.春节用品
春节用品的求购方在发布求购时间上,以春节前从2月6到8日最多。主要集中在春联,灯笼等物品的求购上。在设置的求购有效日期一般在10天左右,体现出短促,到期限后反复发布求购信息的特点。可见,求购商在心理上没有贪多,比较注重时间性,希望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供应商。
在供应商方面与求购方步调一致,从1月甚至更早就有供应,说明供应商对于春节的供应及时,抓住了节庆加大供应的规律。但是春节用品的整体供求并没有出现供求两旺的情形。编者分析原因在于,供应商供应的产品种类以各种猪型贺年礼品为主,另外在春联,灯笼等产品上也有表现。大多属于传统春节都要用到的产品,在产品的新颖性,实用性上体现不多,给人以陈旧感觉。猪型礼品虽然很多,但是同质化比较严重。没有突出表现春节送礼的民俗、人文、健康等特点,难道春节礼品“只有最贵,没有最好吗”?
2.婚庆用品
选择在情人节牵手的情侣并不在少数。那么如何抓住他们的消费心理,合理进货成了个问题。从供应方面看,供应数量多,主要集中在婚庆用礼花,香槟塔,气球门等产品上。但是,有纪念意义和个性特点的产品少。从求购方面看,求购信息大多设置范围较广,对所要求购的产品描述含糊,难以引起对口供应商注意。
可见,如何搭上情人节的“快车”,抓住消费者的心理,成为供应商和求购商共同的问题。另外,供应商在对自己店铺管理上也暴露了问题,在为自己的产品选择专卖店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产品所属行业类别,更需要考虑产品的季节性,合理设置产品所属的专卖店属性。求购商在编写求购需求时,也要注意求购意向的明确。
3.其他节庆用品
本分类范围比较宽泛,所以供应的产品品种繁多,以个性化小礼品受宠爱,比如供应陶土公仔,高档的玉雕画,集邮类礼品都很有发展潜力。再如卡通气球和各类广告灯饰都是长期占据其他节庆用品的半壁江山。求购方面除了寻求长期供应商外,对于节日的求购敏感度和很高。都对情人节、春节提出了明确需求;另外对于可用于家居饰品类的用品提出了具体要求。综合看,体现出对于礼品个性化的需求呈现上升态势。
4.面具
在春节与情人节背景下,留下了面具产品供应的空白;同样求购方面也不热情。这样的结果也折射出对于面具礼品的创新问题,难道只有在外国鬼节的时候才有这方面产品的供应吗?难道火爆的婚庆市场也难以点燃假面舞会的商机吗?
5.贺卡
或许因为电子贺卡的冲击,在纸质贺卡的市场有所冲击。求购贺卡的行列中主要集中在春节,情人节贺卡。长期求购一般要求量大价格2元以下促销用贺卡要求时尚,设计新颖,相应求购价格也高。供应贺卡的种类也集中在五福临门 金猪贺卡等新年卡方面,情人节卡,生日卡数量较少。在贺卡市场上或许个性化定制是突围的一个方法。
6.烟花鞭炮
供应方面对于可燃放的礼花弹除外,还有就是适于家居摆设的礼品鞭炮,节日时效性强。求购方面没有体现出节日大量求购的信号,在家居摆设的礼品鞭炮等产品求购也不旺盛。整体上比较平淡。
综上所述,2007年的春节觉得年味不足,在节日礼品市场里表现出不温不火的状态。没有家居礼品、办公用品类交易红火。编者总结值得反思的有下列问题:首先,对于节日市场供货没有抓住脉搏,个性化礼品开发不够,现有礼品缺乏新颖性;其次,猪型礼品成为猪年主角,但是设计开发同质化严重;最后,希望各商家多注意买卖通与店铺后台的使用方法,正确高效实用这些赚钱工具。
附加:买卖通注册与使用帮助
商铺后台管理使用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