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湖南的陈林是义亭工业功能区一家企业的技术员工,月工资近4000元,每天上班7个半小时,下班后可参加企业工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可去镇政府的“新居民之家”看书读报,还可与像他一样的新居民上网聊天,倾听他们的呼声与建议,以镇人大代表的身份向镇政府提出建议与意见……
去年下半年以来,老家亲朋想让他回乡发展,最后,他却把4个亲朋动员到自己所在的企业上班。他说,这里跟老家一个样,上班、生活环境甚至比老家还强一些。
据义亭镇派出所统计,今年2月下旬以来,义亭镇外来人口急剧增加,达到6.1万人,比去年年底统计的数字多出了近5000人。镇党委副书记金用明说,吸引外来建设者乐居义亭的是这里“亲情化的服务、人性化的管理、市民化的待遇”,这就像涓涓细流,滋润了新居民内心,让他们有了最温馨的归属感。
亲情化服务
早在2009年,义亭镇就被列为全市流动人口管理服务试点单位。该镇围绕共处一地、共守民约、共谋发展、共建家园、共创文明、共保平安、共享成果、共创和谐的“八共”目标,建立组织网络,实现亲情化服务,在金华市成立首个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所,建立流动人口服务大厅,为流动人口提供证件办理、计划生育、劳资纠纷调解、法律援助、教育卫生等一站式服务。
在流动人口达300人以上的村居和100人以上的企业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随时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便民服务,并在下辖的4个工作片和1个工业园区各成立一个新居民和谐促进会,在73个村(居)建起了外来人口联络员队伍,保证外来建设者在义亭的任何一地,都能找到替他们说话、为他们办事的人。
人性化管理
摸清外来流动人口的底数是开展好服务管理工作的基础。义亭对流动人口的治安、婚育、就业、教育培训、政治面貌、租住状况等信息逐一登记,建立数据库。镇各职能部门通过平台,对流动人口数据进行综合采集输入,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在部门联运中实现管理互补,在资源共享中服务互动,实现政府公共管理资源的有效整合。
与此同时,义亭建立健全高危人员的信息化管理机制。加强重点场所的清理整顿工作,对出租房、中小旅馆、建筑工地、集贸市场、娱乐场所等流动人口易于落脚的场所定期组织清理整顿,及时发现混迹其中的不法分子。实施“人来登记、人走注销”的旅馆式管理,建立出租屋和外来流动人口相对应的网格化“电子地图”,实现轻点鼠标即可按图索骥,方便快捷。实现每个在册流动人口都有专人负责、专人管理、专人服务,确保日常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转和服务管理质量的到位。
市民化待遇
在义亭镇,人们称流动人口为“新居民”,镇每届人大、政协都为新居民保留一定比例的代表、委员名额。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可在全镇范围内任意择校。义亭镇免费为部分优秀常住流动人口开展体检活动,并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后续健康管理;每年开展“十佳外来建设者”评比活动,表彰先进,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创办“流动人口之家”,丰富外来人口精神文化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义亭镇还实行政府指导和社会化维权相结合的权益诉求表达和维护机制,依法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3年来,帮助数百名新居民开展了维权行动,98%以上都得到了圆满解决。为提高新居民劳动技能和整体素质,义亭镇把新居民纳入劳动力素质培训范畴,开展岗位技能培训,先后有2.1万人次免费参加了各类技能培训。为解决新居民住房问题,义亭镇按照工业园区和小城镇规划要求,重点推进工业集中区和外来人口集中区(“两集中”)的廉租房屋建设,为外来建设者提供百余套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廉租房,解决了工业功能区内300余家企业员工的居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