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村官;他,更是丹溪社区民兵连长。他的名字叫潘毅彬。
“这两天我得加紧锻炼,疏通活跃筋骨,过几天全市将组织部分民兵连长集训。”潘毅彬青涩的脸颊上露出如其名字般的“坚毅”。提起当初为什么会选择当民兵,他腼腆地说,小时候一直有个梦想,长大了当一回兵。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梦想直到24岁那年才得以实现。“虽然不是‘正规军’,民兵也算后备力量,平时会严格要求自己,尽好一份责任和义务。”
时代的热浪滚滚奔流,曾经妇孺皆知的民兵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保家卫国的口号如今也“上升”为服务基层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然而在新形势下,作为社会维稳、武装后备的坚盾,民兵又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队伍。如何更好地发挥民兵作用,成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在抓基层民兵队伍建设中,北苑街道人武部积极贯彻“两创两提”精神,结合社区工作,联系街道妇联、团委,以多样化服务活动为载体,深入联系群众,拓展民兵功能,积极探索民兵社区化服务新作用。
“丹溪社区民兵连去年9月份正式成立,由8名基干民兵和百余名普通民兵组成。”北苑街道人武部副部长刘洪强介绍,这支民兵连扎根基层,依托社区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服务活动:“3·5学雷锋日”,连同北苑中心卫生院到柳青工作片献爱心;去年12月份,牵头组织社区居民、物业、企业主开展消防安全培训;119消防安全活动,上街分发各类宣传资料;义博会期间,三班倒的工作机制确保社区安全稳定;每晚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治安巡逻……军绿色迷彩服的身影,遍及社区每个角落。
“民兵,这是个较为特殊的称呼,同样有着特殊的使命。平时他们有各自的工作,如果组织上有任务时,就要马上前来报到。”刘洪强说,民兵制度虽然是传统的军事制度,不仅要担当国防后备力量,在和平时期更要为百姓安居乐业立下新功。近几年来,北苑街道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飞快,下一步要实现跨越发展,软环境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社区化的进程中,民兵队伍建设必须与时俱进,要将军人的天职融入社区的每个角落,毕竟,原地踏步的兵肯定不是好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