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年,义乌始终牢牢把握主体培育这个核心,积极争取登记权限下放,不断放宽主体准入门槛、拓宽主体准入领域、丰富主体结构形式,全力打造一个“宽进、高效、严管”的主体培育示范区、一方不设围墙的创业创新热土。截至目前,义乌市市场主体总数突破43万,占全国千分之四。
市场主体呈现四大亮点
第一大亮点:主体总数与新设数均位居全国县域第一,主体增长呈现“义乌加速度”
2018年截至目前,义乌新开业各类市场主体76649户,比去年同期增长44%,最高峰时一天新增520户,义乌每天诞生老板的速度领先全国。
截至目前,义乌市场主体总量突破43万户,占金华的一半,浙江省的十五分之一,全国的千分之四,是省内县域主体数排名第二的诸暨的2.5倍,超过湖州、衢州、丽水、舟山等地级市,超过青海、西藏两个省份,是海南的60%,天津的40%。
第二大亮点:电商主体占全省三分之一,新增“老板”中一半是网商“店小二”
从摇着拨浪鼓走街串巷的行商,到马路市场、钢棚市场、国际商贸城几代摆摊经营的坐商,再到线上展示、网络交易、物流配送的电商,义乌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及浙江互联网发展的一个生动写照。
2001年,义乌诞生了首家电子商务企业;2014年,首个跨境电子商务园区正式运营;2016年,首个综合性电商园区—义乌市陆港小镇开业;2018年,国务院批复义乌设立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短短17年“电商换市”就成为了义乌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目前义乌全市电子商务主体总数高达11.7万户,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第三大亮点:公司数量破10万,列全省县域第一,增速超过个体户
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改革开发之初,义乌的市场主体数量少,并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集体企业。
2013年,义乌率先在全省启动了两轮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出台了“先照后证、筹建登记”、“放宽住所、一址多照”、“注册资本认缴制”等八项走在全国前列的举措,加大对公司制企业的培育力度。2017年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以来,义乌先后推行全程电子化登记,全面放开住所登记条件,开展“涉企证照工商通办”等举措,简化登记材料、加快审批速度、全程全域网办,使公司注册登记更加便利。
据统计,2017年以来,全市净增公司4.83万户,目前全市在册公司总数10.33万户,接近2016年底的两倍,位居全省县域第一。
第四大亮点:外资公司数量三年翻两番,成为外商创业首选
义乌经济外向度高,外商云集,截至目前,义乌市共有外资主体7263户,比去年同期增长10.09%,约占全省16%,金华85%。
义乌对外资主体培育和注册登记的探索一直走在全省前列。2005年1月11日,义乌发放了全国首张香港居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2006年1月17日,颁发全省首张澳门居民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2006年4月3日,为台湾个体工商户颁发了营业执照,义乌成为全国仅次于福建省第二个允许台湾居民申办个体工商户登记的地方。
2018年5月1日起,义乌市率先推行外贸企业营业执照和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 “证照通办”,为贸易类企业一次性赋予内外贸主体资格和对外贸易经营资格,助推义乌成为大众化贸易最便利的城市。
“宽度、温度、力度”护航主体发展
从上述四大亮点可以看出义乌市场主体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内到外”的成长轨迹。近年来,义乌围绕“放管服”改革,不断延展准入的宽度,传递服务的温度,加大维权的力度,让市场主体既要“进得来”、也要“活得好”,更要“管得住”。
关键词一:宽度
宽度衡量的是市场准入的便捷和高效。从商事登记改革打破“玻璃门”到“最多跑一次”跑出“加速度”,义乌始终围绕“减、简、加”做文章,不断降低准入门槛,精心打造“义网通办”网上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审批服务便利化,着力构建开放、共享、高效的营商环境新优势。
第一个“减”,仅从市场监管部门来看,减事项,原233个审批事项削减了十分之一;减材料,原所需材料822份,缩减到三分之一,一般事项材料控制在3份以内,无特殊情况不超过5份;减证明,通过“直接取消”“个人承诺”“部门核查”“信息共享”等方式将7项证明材料全部取消,如住所证明改为住所登记申报承诺制,一年可减少房产证明材料10万多份。从全市来看,在减事项方面,已分批实施削减、精简行政权力事项383项,2017年办件量81.7万件;在减材料方面,已分批削减材料5144项,削减率63.46%,项均办事材料将从原来的3.83份进一步削减到1.79份;在减证明方面,于全国率先打造“无证明城市”,已分批精减证明270项,从源头上解决群众重复提交证明问题。
第二个“简”是简流程,市场监管部门通过牵头开展 “证照联办”、“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简化审批环节。证照联办,将11个部门281个事项纳入证照联办,从5月初重点行业试点,到6月底全面铺开,截至目前已惠及企业13400多家;多证合一,7月初正式实现“二十八证合一”,已办结14000多家;证照分离,对19项行政许可等事项,分类采取取消审批、审批改备案、实施告知承诺、提高透明度和可预期性、加强准入管理。并将“证照联办”、“多证合一”、“证照分离”统一到涉企证照“工商通办”范畴中,实现商事领域的无差别受理。全市依据“减权、减证”要求,开展全市权力事项的梳理、精减、细化和更新。目前已完成37个部门1679个事项的颗粒化梳理,梳理后共有事项2008个,其中可全流程网办1472项。基于事项颗粒化梳理,对所有办事事项流程进行优化,力求办事最简化。如市场监管部门的“企业登记档案查询”事项,法人可以直接网上查询,无需部门打印邮寄,此举至少节约行政经费90万元,惠及10万人次。
第三个“加”是加服务,一方面是加便民服务,推行网上办照,所有审批事项都可通过“义网通办”平台办理,网上办照率逐步提升,其中公司新开业已完成网上办件50000多件,数量全省第一,网办率90%以上;延伸服务窗口,围绕“1+15+X”架构布局设立营业执照代办登记点探索“就近办”,“1”是行政服务中心、“15”是市场监管所(分局)、“X”是指银行网点、邮政代办点、党群服务中心、社区等代办点,共计50个以上;开展“五员”代办,切实发挥基层所导办员、镇街代办员、村居社区指导员、党群服务中心讲解员、邮政快递员的作用,实现服务上门,“通办”下乡,目前已有“五员”队伍70多人;首创二维码向导,通过二维码集成所有注册登记办理指南电子化清单,实现“轻松扫码,完整获取”,日均扫码量达500多次;推广证照快递,所有办件都可选择免费邮寄送达,由政府购买服务替群众跑腿,邮寄办件已累计达3.9万多件。另一方面是加数据服务,让部门做“加法”,打通政府部门间的“数据壁垒”,用“数据跑”代替“群众跑”。开展全市各业务部门数据归集大会战,并与金华、省数管中心建立了数据交换通道。截至目前,已归集数据288项,总计3亿多条;完成“义网通办”平台涉及的239项数据共享和90个系统对接任务,网办事项涉及的个人信息、企业信息等必填内容已通过数据共享实现自动带出,减少群众填报。同时,针对部分数据质量不高,无法通过身份证或者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直接带出的数据,如规划许可证、不动产权证等132项数据,建设开发了数据查询功能,目前累计查询量超过12万人次,也就是减少了12万份材料的提交。
关键词二:温度
温度传递的是我们服务企业助推转型的尽职尽心尽力。重中之重是干好三件大事。
一是启动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2016年义乌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十条意见》,至今共发放品牌奖励资金7000多万元。培育小微企业77867家,完成“个转企”1.6万家。在义乌“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格局中,占比近九成的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成为义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要支柱和坚实基础。
二是设立“三权一体”的知识产权管理服务平台。2017年义乌设立全省首个县级市商标注册受理窗口,商标注册申请实现“家门口受理”;同年挂牌成立义乌小商品版权保护中心,办理时限缩短一半,费用节省2/3;2018年设立中国义乌(小商品)专利快速维权中心,增设马德里商标国际注册申请受理业务,至此“三权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架构得到了闭环和完善。
三是推进“质量、标准、品牌”一体化工程。2017年义乌成功举办了首届义博会标准展,顺利启用了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功能中心,谋划打造“义乌好货”区域公共品牌,并先后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质量强市”“标准城市”“品质城市”三城共创,引领义乌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三:力度
力度体现的是维权维序的勇气和决心。我们围绕三个聚焦强化三大监管,打造公平交易的营商环境。
一是聚焦痛点,严格监管。重拳打击假冒伪劣违法行为,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后,商标案件稳中有升,版权案件增幅3.4倍,专利案件增幅高达16倍。四年来共查办各类案件9643起,罚没款1.25亿元,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257起。其中,两个制售假冒药品、化妆品的大案被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安部先后挂牌督办,其中一个是全省食药系统组建以来查获的最大案件,得到了国务院总理和省长的批示肯定。义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被原国家工商总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商标保护奖”;连续两年被国家版权局评为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2016年,义乌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二是聚焦堵点,科学监管。直面“低散乱”,实施经济户口“一盘棋”精准管理,坚持整治规范与引导入园两手抓,破立并举改善城乡面貌。
三是聚焦难点,信用监管。针对义乌市场主体数量庞大、监管力量不足的突出矛盾,积极探索实践信用监管方式,建立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奖励和惩戒机制。2017年,商务部、原工商总局、原质检总局等9部门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义乌小商品城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机制经验,“义乌信用”成为全国样板。
“宽度”、“温度”和“力度”,这三个关键词,展示了义乌政府培育市场主体的理念、职责和作为。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千千万万市场主体所赋予的无限生机和活力。尤其是对义乌市场而言,扩大市场主体队伍、完善市场主体结构、推动市场主体转型,是义乌的需要,也是义乌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