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枝昶)昨天上午,义乌市召开“无证明城市”新闻发布会,义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小忠宣布,义乌市域范围内政府机关、公共民生服务机构(含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今后不得要求群众和企业提供任何形式的证明材料。这标志着义乌市率先在全省实现“无证明城市”创建。
今年以来,义乌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放服管”改革各项政策部署,围绕“减证便民、优化服务”,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将证明材料清理工作作为“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核心任务扎实推进,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实现了市域范围内无证明材料的目标。
“义乌市本地人口80万,在册外来建设者144万,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0万人次,常驻外商2万多名,各类经济主体超过38万,2017年群众和企业办事提交证明材料44.5万件。这意味着群众对改革有更迫切的要求,我们必须下决心自我革命,让群众和企业不再为开证明‘跑断腿‘。”陈小忠介绍说,在打造“无证明城市”的过程中,义乌对证明材料的清理范围进行设定,开展了拉网式清理,横向包括政府机关、公共民生服务机构和金融机构(银行、保险),纵向分市级机关、镇街和村(社区)3个层级,共梳理出证明材料270项,2017年办件量44.5万件,其中,政府机关和公共民生服务机构244项(办件量26.9万件),金融系统26项(办件量17.6万件)。
义乌市在做好风险评估后,决定对市内所有证明材料通过六个“一律取消”原则进行清理:凡是没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开具证明的部门、镇街或村(社区)无权查证、无法开具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能够通过申请人现有证件、凭证办理的,一律取消;凡是能通过申请人书面承诺等信用管理手段解决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能通过部门间会商核查或实地调查核实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凡是能通过“义网通办”等大数据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信息互联共享的证明材料,一律取消。
“我们也不是一次性就全部取消,而是根据先易后难分步公布了取消证明清单,为了方便老百姓,需要向市外相关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仍然保留。”陈小忠说,取消证明也不意味着政府“少作为”,目前义乌通过大力推行个人承诺、加强信用监管、打通信息孤岛等方式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更好地处理“放”和“管”的关系。
据悉,义乌于2016年建成政务数据交换平台,目前已归集全市41个部门288个信息项数据,总计约3亿多条,开放各部门查询账号1425个,实现了营业执照登记信息、人口基本信息、婚姻登记信息、不动产登记信息等数据共享,累计查询约11万次,不再要求群众提供相关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