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细心倾听了我的发言,鼓励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今天,义乌籍哲学社会科学界人士——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员王文在电话里告诉小布。5月17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王文与国内其他9位哲学社会科学界人士的发言赢得了总书记的赞誉。
在当天的座谈会上,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汝信、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林毅夫、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钟君、敦煌研究院研究员樊锦诗、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教授张维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马怀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沈壮海、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教授金一南、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王文先后发言。他们分别介绍了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政治学、文学、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军事学等学科和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就如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创新发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总书记认真听取了大家发言,不时还就有关话题同我们深入讨论。”王文回忆说,大家发言后,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首先表示,发言的同志讲得很好,很多是真知灼见、肺腑之言,听了很受启发。他向全国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我发言的题目是‘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探索与使命’”据王文介绍。在发言中他说:“以亲身的经历越来越感受到,当代中国实践是伟大的,对人类文明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独特的经验与财富。这正是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可能超越前辈、超越西方的现实根基,也是坚定信念、扎根本土的时代源泉。”
“总书记强调,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刻骨铭心、信心百倍,我深刻感受到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王文说,“我将永远牢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扬义乌人‘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精神,虚心学习、认真研究,扎根实践、下苦功夫,用研究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 王 文
出生在80年代的新一批青年学者,正在成长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队伍的一支生力军。这一代人的特点是,成长、求学、思想成熟的历程与改革开放背景下中国高速发展的进程同步。当我们这一代人开始登上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舞台时,中国已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世界越来越重视中国发展的经验。“80后”学者是中国第一代无需背负“落后国家”心理包袱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从事业的起步期就可以平视世界同辈。
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仍然要虚心学习、研究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照搬照抄基于别国经验的学术成果,也不能接受西方意识形态下居高临下的学理说教,更不能数典忘祖。关键还是要扎根实践,下苦功夫,求真学问,以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国家为目标,在生活中寻求真正的研究选题,让研究工作回归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安康的思考中来。
我们以亲身的经历越来越感受到,当代中国实践是伟大的,对人类文明来说是一笔宝贵的、独特的经验与财富。这正是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可能超越前辈、超越西方的现实根基,也是坚定信念、扎根本土的时代源泉。
如此伟大的成就,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更应研究好、总结好、发扬好,让中国的经验影响全世界。青年学人拥有自身优势,如果能够站在历史的制高点上把握时代的潮流,更加有定力、有底气、有思想,用中国自己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阐释中国实践、中国道路以及背后的制度安排,那一定能够构建中国的学术软实力。我们已经解决了“挨打”“挨饿”的问题,在一代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持续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根本解决“挨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