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尺大街”是北京最短的胡同,长约30米。近日伴随“一尺大街”地标揭幕,人们对于百年老街的记忆再度被唤醒。冰棒、小人书、动画片、老电影、吆喝声、涌进涌出的车铃声、挥舞锅铲炒菜的响动……胡同一切故旧,却不因此而少了温情。在你住过的地方,是否也有一条承载着悲欢离合的胡同?
4:25 北京土著-张伯宏 来自央视新闻
《北京的胡同》
作者/冯雪梅
城与城,不能以简单的好与坏来说。
多的是胡同,在高楼大厦的背后,延伸它幽长的影子。这是一座奇怪的城,一方面,让人感觉都市的现代气息;另一方面,灰砖灰瓦的四合院和墙上的衰草又写着沧桑。
记得贾岛在诗里说,在异乡久了,会把异乡当家乡的。真是,我在京城里.就常寻找家乡的种种印迹。相同之处多了,不同之处也就鲜明。不知不觉在心里比着。城与城,是不能用简单的好与坏来说的。城越古旧,文化的沉积就越多。这种沉积不知不觉地渗入乡人的骨髓,成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明证。

在胡同里,时光放慢了脚步。
胡同,窄窄的,不急不缓地伸展着,一如一个走过多年沧桑的老人。两边的四合院,都敞着门,静静地晒太阳。秋阳正好,天也蓝。细长的路边,杨树、槐树、柳树,不慌不忙地摆动枝条。两棵树之间,拴着晾衣服的绳,绳上飘着鲜亮的衣裳。

有推车的老人,穿着布底鞋,细细地从胡同里踩过。小推车里是些针头线脑,铅笔橡皮,让人想起旧时的卖货郎。其实出了巷,就是超级市场,老人的货是否有买主并不重要,单是那从容优雅劲儿,就让人心动。再是些孩子们,在胡同里跑过,打破胡同的宁静。
饮食起居,悲欢离合,在或深或浅的小巷发生。
家乡,那座同北京一样古旧的城里,也有着如血残阳里满是苍凉的历史。我读书的小学校,在一条长长的小巷里。小巷的路边也有槐树、柳树。校门口有推车的老太太,卖冰棒,卖各种糖果。那种糖果很便宜,一分钱、两分钱都能买得到。下课的铃声一响,小车旁就涌起了一堆的孩子,用手里的几分零钱换糖果,甚至在上课的时候,嘴里还偷偷含着糖。那些糖大多没有糖纸,有糖纸的要贵些。小姑娘特别喜欢那种玻璃纸,能用它做各式小人儿。于是便央了大人到果品店里,挑那些包着好看玻璃纸的糖。糖吃了,纸却舍不得丢,压平了,积成厚厚的一沓,拿出去和别人换自己没有的图样儿。然后躲到小屋里,折小人儿,想象着自己就是那身着华彩的小公主。

我的家,也曾在小巷的大院里。院里有槐树,也就有了槐树飘香和落花如雪的季节。小院里的人们喧喧闹闹又扎扎实实地过日子。槐树下的铁丝上,也是挂着随季节变换的衣裳。槐树下的皮筋上,是唱着童谣一代又一代的小姑娘。
胡同一切故旧,却不因此而少了快乐和温情。
小巷里的学校、小巷里的家走出来,穿梭于都市林立的高楼间,却无法抹去太多带着尘埃气息的旧事。生活于现代的都市,却摆脱不了回归从前的愿望。也许,越现代的东西,越让人觉得少情感。如同在电脑上写字,少了些许麻烦,也少了见字如人的温情。而有时,越是现代的东西,越是属于有钱人。但是常常地,快乐并不因为富贵而多一点。胡同里的一切都故旧,却不因此而少了快乐和温情。

黄昏时,我站立在北京胡同口,夕阳从树梢头,从屋顶的草丛上洒下的光辉,给胡同染上一层淡淡的红色。那些涌进胡同的车铃声。让静寂的胡同变得热闹。随后是家家户户炒菜做饭的响动。香气开始在空气里散开。等到夜色初升,树下就多了聊天的人。月满树梢,喧闹过后的胡同再次沉寂,静待又一次的黎明。
我们已经失去太多,每一个留下的都如此宝贵。
没有在北京的四合院里住过,但是我坚信,我懂得那一种感觉。那里所有的温煦、质朴和对待生活的韧性是我所熟识的。这恐怕是我生长的家庭和我成长的城市所给予我的唯一不变的东西。
有一天,北京的胡同会像曾经居于其间的人一样悄然地逝去.但是他们留给这尘世的一种精神却永远不变。

作者冯雪梅,致力传播“胡同文化”。此文通过叙述北京胡同生活的情景,揭示了胡同所传递的“温煦、质朴和对待生活的韧性“。
岁月留痕•素描老北京胡同

〔南锣鼓巷〕北京东城区一条古老的街道,仍保持着元大都街巷、胡同的规制。其南口在地安门东大街,北口在鼓楼大街。从外形看犹如一条蜈蚣,又名“蜈蚣街”,是北京市重点保护的四合院街道。如今南锣鼓巷可谓是人满为患的著名景点,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

〔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核心区内,据说当时居住在北城的旗人,大都嗜好抽旱烟或水烟,烟叶装在烟袋中。由于烟袋的需求与日俱增,斜街上一户户开起了烟袋铺。此外,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烟袋斜街的名字也由此而来。

〔国子监街〕位于雍和宫大街与安定门内大街之间。形成于元朝初年,明时,只叫“国子监孔庙”,清乾隆时称国子监,至今未变。国子监街保存着较好的旧京街巷风貌。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如今,国子监街巍然耸立的牌楼,夹道的古槐,两旁的大小宅院、庙宇,古色古香,清幽恬静,韵味十足。

〔帽儿胡同〕属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东起南锣鼓巷,西至地安门外大街。北与豆角胡同相通,南与东不压桥胡同相通。清代因有制帽作坊,改称帽儿胡同。帽儿胡同7号、9号、11号院,原为清末大学士文煜的宅园。13号院为冯国璋故居。35、37号院原为清宣统皇后婉容娘家、承恩公府,俗称娘娘府。45号院原为清代提督衙门。

〔东交民巷〕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原称东江米巷。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清乾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鸦片战争以后在此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馆,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文/人民日报、新民晚报
附《北京土著》歌词
说唱+京腔京韵,带你感受地道京城文化,不再听一遍?
切一片西瓜四五两
真正的薄皮脆沙瓤
当四合院的茶房飘着茉莉花儿香
夏天的炎热全部被遗忘掉
酌一杯佳酿漂远方
胡同里酒香醉人肠
当老城角的夕阳回荡拨浪鼓儿响
北京的土著有一点点感伤
我一个人蹲在墙根儿没人der
眼睛愣着神儿心中纳着闷儿
怎么今天的我这么没有精气神儿哟
好像写歌词写丢了魂儿哟
大清早路边的馄饨摊儿
一个板儿农骑着板儿车拉着板儿砖上班
豆腐脑一块钱一碗
风声中飘着京韵大鼓的小段
喝一碗豆汁就一个焦圈
青花瓷罐滚着麦芽香的油渣
胡同口的小贩串着冰糖葫芦串
旁边的茶馆摆着一张马三立的相片
缸比盆深盆比碗深碗比碟子深
waiting for your consideration
一放好多年它还是这么哏那
北京的土著pay attention
切一片西瓜四五两
真正的薄皮脆沙瓤
当四合院的茶房飘着茉莉花儿香
夏天的炎热全部被遗忘掉
酌一杯佳酿漂远方
胡同里酒香醉人肠
当老城角的夕阳回荡拨浪鼓儿响
北京的土著有一点点感伤
站累了蹲着蹲累了坐着
坐累了躺着躺累了趴着
趴累了睡着睡不着眯着
养一只八哥是倍有面子
做人要厚道要知道礼貌
见人要问好千万不要迟到
斤斤计较只会自寻烦恼
不如微笑世界无限美好
公园里老头牵着他的老伴
七八十岁走起路来还是那么有范
含一根冰棍穿一件背心
周口店的血统是非常的纯正
就在那右右右右安门的旁边
有一家狗狗狗狗不理的包子
切切切切糕买了半斤
逛一个天桥好似神仙
就在那右右右右安门的旁边
有一家狗狗狗狗不理的门脸
切切切糕买了半斤
逛一个天桥好似神仙
切一片西瓜四五两
真正的薄皮脆沙瓤
当
夏天的炎热全部被遗忘掉
酌一杯佳酿漂远方
胡同里酒香醉人肠
北京的土著有一点点感伤
切一片西瓜四五两
真正的薄皮脆沙瓤
当
夏天的炎热全部被遗忘掉
酌一杯佳酿漂远方
胡同里酒香醉人肠
北京的土著有一点点感伤
切一片西瓜四五两
真正的薄皮脆沙瓤
酌一杯佳酿漂远方
胡同里酒香醉人肠
北京的土著有一点点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