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纪委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加大中秋节、国庆节前后监督执纪问责力度,特别是违规收送月饼节礼、违规公款吃喝、违规发放津补贴等问题,坚决防止“四风”反弹。(中国共产党新闻网,8月31日)
中秋、国庆要来了,为防止“四风”反弹,各级纪检机关加大打击力度。当前,经过国家反腐行动的严厉打击,我们打掉了一批老虎,处理了一批苍蝇,成绩巨大、效果显著,教育了广大党员干部,使“四风问题”得到了有效遏制。但是,有些问题由明变暗,其形式更为隐蔽。例如“礼品风”仍然盛行,且花样百出、名目繁多。
回顾以往查处的贪腐案件,有许多官员栽在了节日礼品上。自以为是“人情往来”的节日问候,拿着心里还“美滋滋、舒坦坦”,认为理由合理不算什么,岂不知正是这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助长了贪腐思想的滋长。一送一收间,无形的协议已经达成;一来一往间,官员的违纪违法行为就已坐实。简单地说,礼品已成为了验证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的试金石。
加强问责与检查,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礼品往来,这些都是外力作用,或者说是事后打击,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对于问题的发现、处理、问责,都是在问题出现以后。对于违规收送礼的打击也是此行为发生之后,虽然会起到“杀一儆百”的震慑作用,但不排除某些大胆者的“顶风作案”。
遏制“礼品风”,关键还是要靠官员自律。只有党员干部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主动抵制,才能使人情礼、面子礼无可趁之机。一是守住思想阵地,用“廉洁自律”的思想坚固的堡垒,严防“感情贿赂”和“糖衣炮弹”的攻击,在金钱面前不迷失自我。二是树牢个人原则,杜绝第一次。“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堤溃蚁孔,气泄针芒”。须知有了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所以党员干部要擦亮眼睛,透过纷繁的花样识别出“礼品”的本质,杜绝第一次出现。三是以身作则,树立榜样。俗话说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廉洁形象,推动整个单位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