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揭秘“地下钱庄”
地下钱庄因为被用于非法协助他人进行跨境汇款、买卖外汇、转账套现等违法犯罪活动,成为我国公安机关打击的对象。日前,公安部公布了广东、上海、辽宁、浙江等地侦破的一批大要案。下面让我们通过广东深圳警方近期破获的一宗涉案金额高达120亿元人民币的案件,一起揭开“地下钱庄”的神秘面纱。
离职行长借地下钱庄帮人转款 800万元凭空消失
受害人陈某是一名从香港到广东开工厂做生意的商人,他说自己被一个认识了十八年的某银行行长骗了800万元。
2012年夏天,年近八十高龄的陈老先生出售了厂房准备回香港养老,可就在他想把卖厂所得的6300多万元通过银行转回香港的时候,因为不知道该怎么操作,就向时任农业银行新安支行行长的沈海生进行咨询。沈海生当即表示,这么大笔钱转到香港,需要外汇指标,而他可以拿到指标。
沈海生一再以行长身份保证钱可以安全到账,并索要了好处费200万元人民币。拿到这笔钱后,他让陈先生在十天时间里分三次将钱款汇入他指定的账户,每次都是2000多万元。可陈先生发现,就在第三笔人民币汇出后,他在香港的账户却少收了800万元。于是赶紧找沈海生核实,这才发现对方并不是拿到所谓的外汇指标转款的。
事实上,陈先生总金额达6300多万元的人民币三次都在沈海生的授意下汇入了一名姓李的女子的账户,而钱在其中没有停留多久,又分散到了数个账户中。陈先生香港账户中收到的港币并非通过正常渠道兑换转账,而是通过地下钱庄转入的。因此,当第三次汇款少了800万元之后,这钱到底去了哪里,陈先生压根查不出来。随后,沈海生答应补偿350万元,可是钱还没付完,他人就消失了。当经侦民警到农业银行新安支行调查沈海生时,才知道他已经于2012年11月底离职。之后,根据与地下钱庄的交易证据,犯罪嫌疑人沈海生因涉嫌诈骗被网上追逃。而陈老先生未到账的800万元下落成谜。
地下钱庄藏身杂货铺内 千余银行账户涉案120多亿元
深圳经侦民警顺着资金流向,逐个调取银行的账户信息、交易记录,比对排查案件的犯罪嫌疑人。
办案人员发现,这些账号遍布深圳的各家银行,继续往下分析,又有新的线索出现。在调取了200多个银行账号的40多万条交易记录后,案件的核心嫌疑账户逐步显露出来。这些账户和普通账户所呈现出的状态明显不同,不但没有房贷、水电费交易、工资发放、小笔POS机消费记录等,而且所有资金一般不过夜、不停留。
就在办案民警对这些可疑资金流向进行梳理、分析的时候,他们敏锐地注意到,其中一组以郑姓为主人员的银行账户和他们受理的另一宗报案之间有重大关联。
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陈远祥已经潜逃,目前国际刑警组织已对他发出红色通缉令。警方侦查表明,出逃前陈远祥曾多次到过位于深圳市罗湖区的一家叫做忠记的店铺。银行交易记录反映,他向忠记的经营者和关联账户转账8532万元人民币。办案人员分析,忠记很可能不是表面看上去的一家烟酒杂货铺,而是地下钱庄的窝点。
经过对账号交易金额、交易频率等综合研判,专案组梳理出在深圳市宝安区、罗湖区一带长期从事地下钱庄的6个犯罪嫌疑团伙。
2015年6月,深圳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宝安公安分局,对这起地下钱庄专案进行部署。凌晨五点半,警方出动128人展开抓捕。行动中,共捣毁窝点6个,现场查获涉案银行卡300余张。专案组还启动协作机制,与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反洗钱处、外汇管理局协作联动,及时批量冻结18家银行1087个账户,总涉案金额人民币120多亿元。
目前,24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批准逮捕,另有3人被上网追逃。
成员间呈家族式特点 不同家族各自经营又互相合作
深圳警方侦查发现,这起案件的24名犯罪嫌疑人,主要来自潮汕,他们以家族关系为纽带,在罗湖、宝安等区开设了8个家庭作坊式的作案窝点。主要犯罪嫌疑人包括叶家姐弟和郑家两代人。
这起案件中,受害人香港商人陈先生的6300万元被犯罪嫌疑人沈海生通过地下钱庄转出的第一笔2200多万元就是由叶晓莲、叶镇诚姐弟操作的。
犯罪嫌疑人叶晓莲、叶镇诚出生在广东汕头。十多岁的时候,姐姐叶晓莲到了深圳,经人介绍接触到了“换钱”的生意。这种表面上只是坐在路边等人来换外汇的小买卖实际上却是非法资金流向地下钱庄的重要一环。
几年后,弟弟叶镇诚也到了深圳,叶晓莲便拉他入伙。姐弟俩经常在银行、闹市附近招揽生意,当犯罪嫌疑人沈海生打算从地下钱庄转款时,就通过他人找到了他们。
面对这笔数额超过2200万的款项,仅仅需要在账户中几轮进出,就可以挣上数万元的手续费,于是姐弟俩找到了可以兑换港币的上家,协助沈某转款。而因为钱款总金额过高,叶镇诚清楚地记得,时任银行支行行长的沈海生还在转账手续上签了名。
在转款过程中,叶家姐弟使用了大量亲友的银行账户。而在此次破获的案件中,这些不同的以家族关系为纽带的犯罪嫌疑团伙形成既各自经营、又互相合作的犯罪链条。
“来钱快”一家两代人涉案 转款被骗20万港币不敢报警
另一名主要犯罪嫌疑人郑晓生所在家庭中的父母、弟弟妹妹也全部涉案。郑家经营着名为忠记的杂货铺,地处罗湖口岸。然而店铺里售卖的水与烟酒并不是他们的主要收入来源,这家铺子反而是他们非法经营的窝点。
犯罪嫌疑人郑晓生交代,他并非不知道自己涉嫌非法经营,甚至在协助犯罪嫌疑人陈远祥进行地下钱庄转款反而被骗走20万元港币时,他也不敢报案。
郑晓生说,自己也想过要转做正行,但是又觉得做其他生意没有这样来钱快,以致泥足深陷。
而对于叶家姐弟来说,这次的落网也让他们反思自己行为,不仅涉嫌犯罪,也对家庭造成巨大伤害,“一直需要家人为我担心,现在觉得很愧疚”。
自诩“诚信经营”的“行规” 一旦发生问题资金无从追回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参与地下钱庄的经营者都会提到一个所谓的“行规”。所有的交易没有合同与文字记录,一切以“绝对的信任”为基础。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地下钱庄标榜的是“诚信经营”的“行规”,但是因为地下钱庄本身涉嫌洗钱或非法经营等犯罪行为,一旦东窗事发,所有的交易账户将因为涉案被冻结,那么曾经通过地下钱庄汇款账户的资金也将接受审查。而地下钱庄的人员一般不会告诉汇款人自己的真实姓名,此后资金的追回也就无从谈起。
地下钱庄履行所谓的“信用”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前提,就是打算换汇的汇款人必须先把钱打到地下钱庄的账上。此后,为了逃避打击,地下钱庄会把钱款分散到多个账户中,多次倒转,一旦其中某个环节发生问题,汇款人的钱款究竟去向如何,很难查找,最终面临的就是经济损失。
为了吸引客户,地下钱庄给自己打造的光鲜外衣还包括手续费低、兑换快捷等。
然而,警方指出,所谓的方便快捷费用低只是地下钱庄的包装而已,他们的主要目的是通过非法购汇、转移钱款牟利。
地下钱庄非法利益链条隐蔽 危害国家经济秩序
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发现,地下钱庄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操作模式,各环节极其隐秘,不仅为刑事犯罪提供资金通道,还成为股市资金非法外流等暗渠,给国家的经济秩序、金融管理造成危害。
在公安机关破获的多起跨境地下钱庄案件中,作案手法都呈现出隐蔽性强的特点。很多大的地下钱庄在交易时,一般不与陌生客户直接联系,而是由低一级的小地下钱庄出面,或者由熟客介绍。交易时通过手机、电脑谈妥条件后直接划拨资金,不订立任何书面合同、不留书面凭据。
在辽宁丹东警方破获的一起非法买卖外汇地下钱庄大案中,主要犯罪嫌疑人就是通过互联网联系、网银转账,涉案金额高达400亿元人民币。
资金流向呈对敲型特点
当境内客户需要转移资金到境外时,便将人民币转账到地下钱庄指定的境内账户,或将支票、现金送到“地下钱庄”经营点。境内“地下钱庄”收到人民币后,通知其在境外的合作伙伴,算好汇率和手续费,将相应的外币划到境内客户在境外的指定账户,反之也是如此。这种地下钱庄的运作方式也被称为“对敲”。
地下钱庄成为犯罪资金转移通道
交易过程中,地下钱庄根据层级不同,可从中赚取汇率差和万分之二到千分之五不等的手续费,由于资金基数大,总体获利相当突出。在利益的诱惑下,地下钱庄已经成为违法犯罪资金转移的重要通道。
部分股市资金通过地下钱庄外流
据了解,由于地下钱庄的交易资金量大且隐蔽,不排除一些股市资金通过这一渠道流出我国,从而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今年7月中旬,上海市公安机关在查处某外资贸易公司涉嫌操纵股市犯罪案件中,就发现由犯罪嫌疑人邱某控制的地下钱庄,为这家外资公司向境外转移非法所得达数亿元人民币。
地下钱庄的资金交易在国际收支统计、跨境资金流动监测中均无法显现,也会对经济金融秩序产生危害。
地下钱庄犯罪遭到国际社会严厉打击
事实上,地下钱庄并不是我国独有的犯罪问题,它在国际社会中广泛存在,被称作替代性汇款机制。由于这种地下汇兑活动不受金融监管,不问客户身份,极易被洗钱和恐怖活动利用,因此一直受到广泛关注。2001年,全球最大、最有影响的国际反洗钱组织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在美国召开了关于恐怖主义融资的特别大会,通过了反恐融资特别建议。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也对此类活动一直保持严厉打击的态势。
多部门联手打击地下钱庄
对于地下钱庄,我国的态度是狠狠打击。今年4月,公安部就会同中国人民银行、最高法、最高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开展“打击利用离岸公司和地下钱庄转移赃款专项行动”。
截至目前,专项行动捣毁地下钱庄窝点6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60余名,涉案金额达4300余亿元人民币。各部门也进一步强调监管和检查力度。
8月24日,公安部部署新一轮打击地下钱庄集中统一行动,将选择一批重大案件挂牌督办,对重大案件和重大线索组织专门力量靠前指挥,尽快突破;进一步深挖上游犯罪,特别是通过地下钱庄案件发现金融证券、贪污腐败、恐怖活动等领域重大犯罪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