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跑公安的记者,时不时会听到关于“蒙汗药”的案子,有些纯粹是谣言,而有些即使公安部门立案,却也很难破案。
原因是被下药后,受害者失去理智,基本上任人摆布,嫌犯有非常充足的时间,销毁大部分证据。
而这次,永康公安案子破得非常漂亮,不但把嫌犯绳之以法,还揭开了所谓“蒙汗药”的神秘面纱,里面到底是什么成分呢?
和微信女网友见面吃饭
他被下了“蒙汗药”
吕先生,40多岁,永康人,今年年初,吕先生收到一条微信好友添加请求。
对方名字叫“今生无缘”,头像是个美女,吕先生一看便同意了。
之后几天,吕某和对方聊了好几次,她说自己叫王非。
熟络后,今年1月底,王非给吕先生打电话,让他请她和她的小姐妹吃夜宵。
吕先生以为桃花运来了,立即赴约。
吕先生见到了这个叫王非的姑娘,她20来岁,很漂亮,吕先生急着就想去开房。
但王非说先吃东西,在一家夜宵店坐下后,王非给吕先生递过来一瓶劲酒。
吕先生心情大好,一口就把劲酒给干了,之后发生了什么,吕先生几乎记不清,他只隐约记得被王非他们带去打牌,还连续几次取了钱。
↑吕先生在王非的陪同下取钱的监控
等吕先生醒来,他发现自己在永康巴黎商街工商银行后面的一间出租房里,眼前有个陌生男子。
男子见吕先生醒来,就和吕先生介绍,刚才他打牌怎么怎么的输了多少钱,让吕先生愿赌服输。
恢复了理智的吕先生,已经发现自己中了圈套,但对方人多,他干脆先妥协,等他们一走,吕先生马上报警。
吕先生的血液中
含有病毒和催眠药的成分
接到报警后,永康东城派出所立即展开侦查,民警注意到,在去年10月份,东城派出所也曾经接到2起类似地报警。
但民警破案时却困难重重,受害者都认为自己被下药,但证据很难找,因为受害者被下药后,很难记起事发当时的情景,对方还会把双方的微信好友删除。
其他证据,比如装劲酒或者饮料的瓶子,也会被嫌犯清理掉。
为了寻找证据,民警立即带吕先生抽血化验,检测报告显示,吕先生血液中含有阿普唑仑与甲基苯丙胺的成分。
阿普唑仑是一种精神类药物,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的抑制,可导致用药者被催眠甚至昏迷。
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使用后会使人精神变得极度亢奋。
在这两种药物的作用下,吕先生才这样迷迷糊糊,不会睡着,却又任人摆布。
民警根据事发时路面监控、吕先生的描述、吕先生血液检测报告,推断出吕先生遭遇到的整个过程:
嫌犯先用美女的幌子,通过微信聊天,把吕先生骗出来吃饭,中途给他吃下“蒙汗药”,药效一上来,带吕先生去打牌,钱输完了,带吕先生去取,连续取了三次,总共输了5万元。
民警也买了一份蒙汗药
根据监控,东城派出所民警在2月4日,抓获王非等4名嫌犯。
但王非等人一口咬定,这只是普通的玩牌。
细心的民警在其中一名嫌犯吉某的住处,找到了一张从南宁发过来的快递单。
单子上面标注的邮寄物品是扑克,这让民警怀疑,一副扑克还要从千里之外快递来?
民警推测,这快递很可能装的是“蒙汗药”。
于是,民警假装成嫌犯,拨打了快递单上老板的电话。
经过一番对话,对方相信民警正是嫌犯吉某,说马上发货,一瓶药1600元。
几天后,民警收到货,这是一瓶3ml左右的药水儿,装在一个塑料小瓶里,经过检测,里面确实含有阿普唑仑与甲基苯丙胺的成分。
掌握了这些证据,落网的四名嫌犯也全部交代了作案事实,这是一个以云南镇雄人为主的团伙,总共11人,其中6人是20出头的年轻漂亮姑娘。
他们从2014年10月开始,先后5次让这些姑娘用微信,勾搭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见面,等他们喝下“蒙汗药”后,让他们乖乖就犯。
这个团伙连续犯下5起案子,涉案金额高达50万元。
目前,11名团伙成员,1人在进一步调查,3人被网上追逃,4人已被警方移交给检察院起诉,3人被批准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