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有小偷小摸习惯的人,我们大多时候都会觉得这个人之所以喜欢小偷小摸,肯定是存在着社会道德问题,但您是否考虑到,这可能还是一种心理疾病?日前江苏扬州警方办理一起盗窃案件中,发现了一位久偷成瘾的嫌疑人。
男子盗窃被抓:我是冤枉的

2015年5月21日,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公安局三江银水上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说发现一名行踪可疑的男子,很有可能和他们宿舍近期发生的失窃案有关。然而,当民警赶到现场将这名男子控制住后,他的一番说辞却让大家觉得有些奇怪。
扬州市江都区公安局三江银水上派出所民警张俊:“当时他很激动,他说他是冤枉的,他不是小偷,还说他是来抓小偷的。”
据了解,嫌疑男子张某,今年已经40多岁了,家境优越,父亲是江都当地一名富商。面对民警,张某一再否认自己有盗窃行为,他不停地强调自己不愁吃穿,没有必要进行盗窃。经过一番排查,警方确认近期连续发生的盗窃案的犯罪嫌疑人的确就是张某。
警方对犯罪嫌疑人张某的住所进行了搜查发现了不少疑似被窃物品。然而,民警们却发现这些偷来的物品张某既没有去销赃,也没有自己使用,甚至很多赃物还不如张某自己平时穿戴使用的贵重。
衣食无忧 为何偷窃成瘾?

扬州市江都区公安局三江银水上派出所所长赵国俊:“他这个盗窃案件和其他的盗窃案件不一样。其他盗窃案件的犯罪嫌疑人基本上都是因为好吃懒做,走上了犯罪的道路。而他的家庭经济状况还是比较好的。”
其实,在警方的档案里,张某已经有过多次盗窃的案底。扬州市江都区公安局三江银水上派出所副所长周游:“他第一次偷窃就是在我们派出所处理的,是一个偷包的情况。他当时就说拿这个包感觉很过瘾。”
张某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就有了这个不好的癖好。张某:“其实我真的也不需要什么钱,我也没有去卖。就是想偷到一点东西。”
偷窃成瘾付出了代价

因为有了之前的不良记录,所以当上一次出狱的时候,张某的父母也采取了一些措施。除了隔三差五就给儿子几千元零花钱之外,今年春节前夕,张父还一次性给了张某一笔钱,让他自己存起来。
张某父亲:“他内向,很老实。大脑太简单了。”
一年前出狱时,张某已经40岁。在张某的父亲看来,张某从小的表现就有些异样,也对他管得比较严,总是怕他在外受骗,很多事情都是张某父亲替张某做主。但对于父亲事无巨细的安排,张某却并不愿意。
因为这种奇怪的癖好,张某也付出过不小的代价。不仅妻子离开了他,更让父亲觉得在当地颜面扫地,以至于产生了轻生的念头。
张某父亲:“没有脸出去,怎么有脸见人…”
“顺手牵羊”成心理顽疾 因何而起?
心理咨询师:“实际上他有一种心理上的需要,比如说窃喜。像一种小有成就感、一种价值感,看别人不敢,我敢干。特别对于像这样的富二代,家里面物资很充裕。但他去做某一件让大家觉得非常匪夷所思的事,多半是由于他内心的一种需要来驱动他。”心理咨询师还表示,所有的上瘾症,包括购物狂、烟瘾、酒瘾背后,实际上都是有一个很强烈的痛苦作为驱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