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微信群是好友之间交流的空间,但是一不小心却成为了“勒索”红包的陷阱?最近有网友爆料微信出现新骗局:加入特定微信群后无法主动退群,一点击“退群”便会造成微信闪退,只有群主能够主动“踢人”。一些不法分子乘机威胁入群者发红包,否则言语骚扰不断。
垃圾信息狂轰炸不发红包不能退群
曝光这个骗术的杭州市民陈女士是银行退休人员,前几天有一个自称是“金融圈”的“朋友”加她微信,陈女士就随手加了,紧接着她就被邀请进入了一个“红包群”。随后陈女士发现微信群发的都是一些垃圾信息,更是在之后发展成赤裸裸的逼群成员交钱。
△图自陈女士手机截屏
在接下来的聊天记录里,这个群的很多群友都希望群主能够放他们出群。而此时有一个群友说只要有人给他8块8毛钱的红包,他就可以把群友踢出群去。这时,有人付了钱,被踢出了群,但也有新的人被接着拉入群里。
意识到自己上当了,陈女士想点击退群,但只要一点击退群图标,微信马上闪退回到手机桌面,连试了几次都这样,而且也无法将该消息设置成免打扰。由于陈女士担心付钱之后,自己的信息会进一步泄露,就始终没有付钱。
陈女士也尝试拨打了微信开发方腾讯公司的“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热线”,但未能得到专业解释。7月1日下午,陈女士向杭州市公安局潮鸣派出所报了案。目前,警方正在抓紧时间对此案件进行甄别和处理。
如果不小心被加进了这样的群,怎么办?
专家解释说, “这其实是群主利用苹果iOS系统的一个漏洞,通过发送特定字符串让手机出现闪退现象,进而敲诈群成员的一种骗局。”
一旦被拉到类似的微信群,手机用户可以尝试通过以下三种方式退群:
1.升级iOS 8.4版本。
2.用网页版、Windows版或安卓、WinPhone版等方式登陆微信,进行退群操作。
3.举报将你拉入恶意微信群的个人帐号。
微信诈骗花样百出 八大骗术要严防
据业内人士表示,随着微信在网民的日常生活中作用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借助微信的骗局也开始瞄准数亿的微信用户。除了“勒索”红包的新骗局外,以下骗术也须严防!
1.木马“红包”
伎俩:这种“发红包”的软件的页面跟微信钱包十分相像,而实际上,它是一种木马程序,在你点击关注这个公众微信账号时,对方已经获取了你手机里的个人信息,包括与你手机绑定的支付宝、微信钱包、网银等账号及密码等,随后转走你的钱财。
提示:若不慎点击了这种“红包”,应第一时间关闭手机网络,立刻修改网银、支付宝等密码,去正规手机售后部门刷机或重置相关系统,以彻底删除木马病毒。
2.假公众号诈骗
伎俩:骗子在微信平台上取一个类似于“交通违章查询”这样的公众账号名,一旦用户信以为真,并向此公众号发送截图,公众号就会提示“需要提交你刚刚收到的‘手机验证码’”,若将验证码发过去,该用户微信钱包里的钱就会被立即转走。
提示:对于各类公众账号要提高警惕,可与该账号官方联系求证,不要随意进行交易,手机验证码一定要保护好。
3.代购诈骗
伎俩:诈骗者声称价格非常优惠,以此为诱饵打折代购。网友付款后,骗子以“商品被海关扣下,要加缴关税”等类似理由,让网友加付“关税”,等网友付钱后,骗子消失了,钱、货也没了。
提示:到正规网站上买东西,别只顾捡便宜,实体店更保险。
4. 二维码诈骗
伎俩:骗子以商品为诱饵,给你返利或者便宜,再发送商品二维码,哄骗消费者进行二维码扫描,实则藏有木马病毒。一旦安装,木马就会盗取银行账号、密码等个人隐私信息。
提示:手机不要随便安装不明程序,不要贪小便宜,否则吃大亏。
5.盗号诈骗
伎俩:通过盗取微信号、绑定微信的QQ号码以及手机号码等方式,获取微信个人信息,诈骗者再冒充主人与其家人朋友联系,并以各种理由要钱。
提示:不要急于汇款,请先与微信好友及时联系,电话核实真假。
6.伪装诈骗
伎俩:骗子一般装成“高富帅”或“白富美”与你搭讪,首先骗取你感情的信任,进而以借钱、商业资金紧张、手术等为由骗取钱财。
提示:无论通过什么途径认识的朋友,都要牢记“交友需谨慎”。
7.点赞诈骗
伎俩:这种诈骗分两种:一是集满多少个赞就可以获得什么礼品或优惠,实际等你集满了要求的“赞”,去兑换礼品或领取免费消费卡时,发现拿到手的奖励“缩水”。二是商家发布“点赞”信息时留了“后手”,并不透露商家具体位置,而是要求参与者将自己电话和姓名发到微信平台,目的是套取个人信息。
提示:对这种点赞的信息要先查证一下,打个电话咨询,必要时可把咨询答复录下,防止商家“赖账”;也可直接实地查看,眼见为实。
8.“克隆”头像诈骗
伎俩:任何人都可以下载你的微信头像,然后把昵称改成你的名字,再屏蔽朋友圈不让你看见,然后冒充你,其他人无从分别。
提示:及时为微友添加备注名能避免被骗。如果记得好友的微信号,还可以仔细观察一下,因为微信号是无法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