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骄阳似火,热浪翻滚。睢阳区闫集镇楚庙小学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他们是江苏宗申公司的职工,给全校280名小学生带来了书包、文具盒等礼品。
记者从校方得知,宗申公司不仅为全校280名学生每人准备了一个新书包和一个文具盒,还为10名特困孩子特别准备了一份礼品:一桶食用油、一袋大米。这10名特困学生,全部是留守儿童,且多是单亲家庭,大多由爷爷奶奶隔代抚养,生活条件都是乡亲们公认的贫困家庭。
上午9时许,捐赠仪式开始,商丘慈善总会和当地政府领导参加了书包、文具发放,由小学生们组成的文艺表演队还专门表演了舞蹈节目,以表感谢。看到天气炎热,为不让小学生们被晒,原本准备全部在室外发放的礼品,被转移到了教室内。由各班的班主任负责根据各班人数领取,然后在教室里逐一发放。
就这样,原计划一两个小时的捐赠仪式,不足半小时就结束了。看到送给10名特困学生的油、米等礼品还堆放在学校办公室内,不再发放,充满疑问的记者就前去询问原因。
“现在的孩子自尊心比较强,我们决定不在现场发放,而是等放学后送到这些特困孩子的家中,好事要做好,不能因此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现场,江苏宗申公司市场总监夏丙恒的一番话令记者茅塞顿开。他介绍,今年该公司拿出千万元助力教育事业,已举办200多场捐赠活动。本来给特困的学生送礼品是好事,但恐怕孩子当着全校师生的面作为“特困生”领取礼品而伤自尊心,在与校方商议后,特意临时决定要把礼品“悄悄”地送到那10名特困孩子家中。
对此,楚庙小学校长乔家鹏介绍,对于这种“悄悄”送礼品给特困生的做法,学校非常赞同,因为这些孩子大多是单亲家庭,本来心理上就比较内向,这样做能不让他们心理上受到“软伤害”,同时也可以对他们的家庭生活提供一些帮助。
记者感言
按说,回报社会是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奉献爱心的同时,顺便宣传一下企业形象,也无可厚非。但是,看到江苏宗申公司主动要求,要“悄悄”送礼品,这很令人感动。
在以往的采访中,经常看到前去慰问的企业或领导,拉着贫困、特困人员的手“装模作样”地说话、微笑,一旦电视台的镜头“转移”,他们也就算完成了任务,人走曲散。这样的送温暖或者慰问,与其说是慰问贫困人员,还不如说是“做样子”、“摆架子”,“爱心”的背后是想大张旗鼓地宣传。
特别是对这些小学生,他们在校园里本来都是平等的,但是如果谁被大家认定为“特困生”,可能会感觉在同学面前“矮一头”、“低三分”。慰问、送礼品,为的是让贫困人员过得更好一点,对他们的生活有所帮助,没必要大张旗鼓地进行。“悄悄”地送礼品既达到了帮助别人的目的,又可以让受助者不伤自尊,应该提倡。
在此,让我们为“悄悄”送礼品者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