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岁的李女士前一天刚跟丈夫离婚,第二天直奔婚姻登记处与26岁外甥“定终身”。原来,李女士下嫁外甥是有苦衷的,为了能顺利落户,让女儿在上海读书,她不惜离婚再嫁,想和符合落户条件的外甥登记结婚。近日,宁波象山婚姻登记处阻止了这一有违公序良俗的闹剧。
1月27日,象山县婚姻登记处进来一对男女,女方看上去50来岁,男方是一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工作人员看了他们一眼,以为这是一对母子,不料,他俩却提交了各自的身份证、户口本和两人合照,申请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工作人员大吃一惊,凭着以往的工作经验,感觉事有蹊跷。上网查看这两人的详细信息,发现女方1968年出生,于前一天刚刚办理了离婚手续,而男方身份证显示为1989年出生。经过一番了解,婚姻登记员发现了疑点。
原来,这是一对亲姨甥。由于女方生有一女孩,想把孩子送进上海某学校上学,但因为没有本地户口,学校不接纳。按相关规定,要在当地落户口的,必须得持有本科文凭,并在上海拥有一处房产,她和丈夫不符合条件,而她的外甥却符合这两个条件。
为了让女儿顺利到上海上学,女方在前一天和丈夫办理了离婚手续,紧接着又和外甥相约前来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了解到这一真相后,工作人员及时阻止了这一出“闹剧”。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当事人如隐瞒实情进行登记,此婚姻也属无效婚姻。而且近亲结婚也不符合伦理道德,当事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和公序良俗。
不过,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非该市户籍学生入学有统一规定,根据《上海市居住证管理办法》,父母一方持有上海市居住证并达到120分,同住子女可按规定在上海参加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没有听说哪个学校另外规定家长需持有本科文凭并拥有上海的房产,他们可能是受骗了。”
“事件荒诞,但折射的是公共资源稀缺的无奈和长期城乡二元体制结构的束缚。”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教授告诉记者,我国以城市等级分配公共资源的方式使身处县城的公民在享受就业、医疗、教育等资源时与大城市有差距,由此引发的荒诞事件不少。若能调整分配结构,实现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就能防止此类荒诞事件以不同的形式再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