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市审批2184对单独夫妇再生育申请
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共有1100多万符合“单独两孩”政策的家庭,但提交申请的不足100万,并未出现事先所担心的“井喷”现象。
昨日,记者从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了解到,2014年1月17日全省颁布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后,我市第一时间开展了符合政策对象摸底和计生干部业务培训等工作。同年1月27日,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审议并通过《义乌市人民政府关于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的通知》,我市成为全省首个“单独两孩”政策落地实施的县市。
如今,我市实施“单独两孩”政策已满一周年。回顾2014年,我市共出生8392人,计生率90.2%,受理2211对单独夫妇再生育申请,审批2184对。值得一提的是,在有关部门的努力下,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连续多年下降。
“单独两孩”遭冷遇,经济压力大是主因
连日来,记者随机采访了近30对年轻夫妻(均符合“单独两孩”政策),其中明确表示自己不会申请“单独两孩”的家庭占半数以上,还有部分家庭表示“还在考虑中”。
(网络配图)
“之前的存款都用来还了车贷,前年买了新房,房贷加上生活必要开支,手头上已经没多少钱了。”市民王先生今年31岁,现在有一个3岁大的儿子,最近他也在为要不要生二孩犯愁。王先生是家中的独子,符合“单独两孩”的政策,他坦言,经济压力是他考虑是否生二孩的重要因素。“现在养孩子不像从前,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够了。”王先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妻子怀孕到孩子出生再到孩子长大成人,生活、教育再加上娱乐的开销,作为上班族的自己想要再负担一个孩子,确实有些拮据了。另一方面,他表示现在已经有了一个儿子,要是再生个儿子的话,将来的生活压力无疑会更大。
采访中,与王先生一家有相同顾虑的市民并不在少数。也有市民表示,大孩子担心“失宠”,似乎不怎么希望有弟弟妹妹。家住江东街道的小赵,女儿妞妞今年11岁,妞妞一直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单独两孩”政策实施后,小赵便和丈夫商量再给妞妞生个弟弟或妹妹做伴,没想到妞妞得知后竟然闷闷不乐起来,有时听了还会偷偷抹眼泪。小赵说,为了妞妞,他们也放弃了生二孩的想法。
此外,也有一些妈妈表示不想为生孩子失去自我。从怀胎到哺乳,至少需要一年半,对女性来说,无论事业还是生活,都需要做出很多牺牲。
满足长辈心愿成生二孩的考虑因素
儿女的成长,让父母们累弯了腰,熬白了头。不少人感叹:养个孩子真是越来越难了。生活成本高、经济压力大成了大家不愿生二孩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满足长辈心愿、家里热闹点、孩子之间互相有个伴则是市民决定生二孩的考虑因素。
在市民郑先生看来,只生一个孩子对养老而言并不保险。“毕竟现在失独的例子也挺多,我父母希望我们能够多一个孩子多一份保障。”他解释道,家中长辈的思想很传统,儿孙满堂一直以来是他们的愿望,做晚辈的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这个事儿不好拒绝。
“一个孩子感觉太孤独了,这样对孩子的性格培养也不是很有利。”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她自己就是独生女,从小特别羡慕人家有哥哥姐姐。此外,家里有两个孩子的话,孩子之间可以互相做伴,有利于在生活中培养他们礼让的品格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心理专家:生二孩后,父母公平对待尤为重要
在生二孩的问题上,市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张惠芳表示,父母除了要考虑生活成本外,也需要考虑一下“哥哥”或“姐姐”的情绪。
在一些家庭里,大孩子可能年龄有些大了,针对年龄差距较大、已有独立意识的孩子,在生二孩之前,父母应该顾及到孩子的情绪。张惠芳说:“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爱是完整的,如果突然多出一个弟弟或者妹妹来与他们分享父母的爱,他们会感觉父母对自己的关注少了,一些孩子也许就接受不了了。”她表示,针对不同的家庭情况,父母应采取的具体措施也不同。但总的来说,父母应尽量向孩子坦诚,在孩子可承受的范围内,向孩子解释生二孩的原因,平等地与之交谈,争取孩子的理解。如果大孩子对父母生弟弟妹妹有抵触心理,父母要从孩子抵触的心理源头进行安慰疏导,加强与孩子的情感交流,慢慢化解孩子的负面情绪,引导孩子接受弟弟妹妹。”张惠芳建议。
另一方面,张惠芳也强调,父母在生二孩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必须明白:有两个孩子之后,为人父母的责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责任扩大后,更要公平地对待两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