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我是吃不下睡不着,想不到自己经商半生,还是落入骗子精心设计的圈套。”
在义乌经商的李本杰讲述了自己的遭遇:她和身边多名经营手套的商户,被义乌某进出口公司“骗”走价值346万余元货。李本杰说:“回过头来,我们才意识到这家公司从头到尾就是以骗货为目的,而且手段十分高明,公安机关也无法受理。”
业务员劝商户拉货抵账
李本杰是黑龙江人,2000年时来义乌做手套生意。
9月3日,一个名叫王文明的男子走进商位,自称是义乌某进出口公司副经理,要求订购6个柜的手套。双方约定,每个月发一个柜的货,每个柜预付5万元定金,货到后支付40%货款,剩余货款一个半月内结清。
难得有大买卖上门,李本杰连忙联系山东生产厂家组织货源。9月29日,李本杰发出第一个柜子,货值72万余元。除了收到5万元定金外,她还拿到28万余元首付款,对王文明的信任度也增加了几分。10月31日,李本杰又按要求发出第二个和第三个柜,货值167万余元,并收到72万余元货款。
转眼一个半月过去,李本杰迟迟没拿到剩余的134万元货款,就和其他商户前往义乌某进出口公司要账。公司老板王勋自称没钱支付,要等上一段时间。
此时,王文明显得非常“仗义”,他私下告诉商户:“王勋把你们的货都卖了,外商也支付了货款,但他把这笔钱用于偿还高利贷了。”王文明还透露一个消息:公司仓库里有一批价值390万元的运动裤。
“王勋急着想把这批货发出去,你们把货截了,他必然要筹钱还账。”
听王文明这么说,包括李本杰在内的3名商户信以为真,于11月27日凌晨将货运走。双方还签字画押,协议内容大致是:公司拖欠3名商户346万元货款,商户先将价值390万元的货拉走,公司将在12月15日前赎回。如果到期不赎回,货物归商户所有,货款两清。
“当时我们也有疑问,这货到底值不值390万元。但王文明说,如果你们不拉走货,恐怕一分钱都拿不回。我们一着急就签了字。”颜丽是山东一家手套厂的负责人,当晚拉货时她也在场。
拉回的货物只值70万元
12月8日,李本杰和颜丽坐不住了,为什么过了这么久王勋也不着急呢?她们前往篁园市场对运动裤进行检测,被告知一条运动裤大约值10元钱。如此一来,拉回的货物最多只值70万元。李本杰立即联系王文明和王勋,但对方避而不见。12月15日,王文明来电说:“老板不要这批货了,按协议双方货款两清。”
此后,李本杰多次找王文明和王勋讨说法,王文明说:“我只是一个打工仔,拖欠货款的是王勋,不是我。”王勋说:“我不欠你们钱。你们把我的货偷偷运走,我没追究你们的责任已经算客气了。”无奈之下,李本杰和颜丽到公安机关报案,可警方表示,这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诈骗,无法立案。
无独有偶,被王勋拖欠货款的还有山东商人高嵩。他告诉记者,王勋于10月订购价值50多万元的手套,实际上仅支付9.6万元,尚拖欠41万元。11月,王勋写下一张欠条,承诺“欠款分两次付清,11月25日付一部分,剩余12月结清”。截至目前,高嵩仍未拿回货款。
“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骗局。订货时,王文明说公司法人代表是王勋的母亲,侨居法国,很有实力。实际上,我们调查发现,王勋的母亲是家住永康农村的老太太。这几年王勋因欠款问题被人起诉了多次,他只能以母亲的名义开公司。”颜丽说,据她所知,王勋不仅订购了手套,还订购了五金工具等货物,总价值可能超千万元。
昨天(23日)下午,记者多次拨打王文明和王勋的手机,均无人接听。
【律师观点】
可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
“如果真是圈套,那这种手法的隐蔽性很强,商户很容易上当。”浙江纵伸律师事务所律师金京华表示,在一般情况下,李本杰等人和进出口公司签订的货物抵偿协议是有法律效力的。但根据《合同法》规定,如果存在欺诈胁迫、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情况,当事一方可在一年之内向法院申请撤销合同。只要抵偿协议撤销了,商户就可继续向这家公司追讨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