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不惜重金购学区房
在我市,“幼升小”、“小升初”的入学政策为“就近入学”,因此,学校招生区域内户籍下的房产即被定义为学区房。学区房的价位高于一般住房。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他们看来,买学区房相当于买了一个进重点学校上学的“机会”。
不少家长认为,在学校附近买房居住,可以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节省上学路上的交通时间,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购买一套学区房,让孩子进入一所师资雄厚、设备齐全、环境优美的学校就读,给孩子一个光明的未来,也就成为很多家长咬紧牙关埋头苦干的动力。
然而,义乌外来人口多、教育资源紧张、配置不均衡等问题突出,跨区入学竞争激烈,这让一些家庭条件一般且“无门无路”的家长犯了难。
“我在实验小学附近租了两间店面房,虽然我是本地人,但户口不在这边。现在正想办法让孩子进实验小学,但目前看来还是有难度。”赵女士一家暂住在实验小学斜对面,眼看着明年孩子就要上小学了,去哪里上学的问题还没落实,心里难免火急火燎。
赵女士一家的难处不是个例。来自金华的刘女士一家也道出了自己的伤心事。刘女士说:“我家孩子今年9岁了,下半年上小学三年级,目前就读于黎明小学。为了便于孩子上学,我们在江东街道朝晖新村租了三室一厅的房子,一租就是三年。这边也属于学区房,房租水涨船高,大大地加重了我们的家庭经济负担。”
记者问及刘女士的孩子下一次升学的打算时,刘女士摆了摆手说:“当然想让孩子去更好的中学读书,但义乌教育资源竞争太激烈,我们也只能跟着孩子和房价跑。”
只涨不跌,学区房成了“黄金屋”
买一套学区房就能上户口,很多家长等到孩子一毕业再高价卖出,甚至孩子还未毕业就马上将“二手房”转手,继而再购置另一套学区房,既完成了学业,又倒赚了一笔钱。下家也这样操作,周而复始,在不景气的楼市行情下,学区房交易一直相对比较活跃。“名校就在你身边”、“开学啦,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等之类的广告词都博得家长们的眼球,纷纷心甘情愿地往学区房“砸钱”。
“孩子教育是头等大事,上不了好小学就上不了好中学,上不了好中学就上不了好大学,上不了好大学,孩子这辈子就完了。”盛先生为了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在孩子5岁的时候就在江南小区买了学区房,轻轻松松解决了孩子上学难的问题。
去年10月份,盛先生一家又在秀禾小区购置了一套房子,希望让孩子可以在绣湖中学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只要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一定给他最好的,教育也是一项‘投资’嘛!”盛先生为自己算了一笔账,从自己购房到现在,孩子上学的问题解决了,而且房价上涨赚钱了,也算是获得了“双丰收”。
家长与教育部门要理性地对待
业内人士表示,七成家长择校关注学校名气,误以为孩子进了名校就意味着成功。“跟风”是家长们择校的通病,实质上家长不一定了解学校,只是根据外界宣传这所学校考试成绩好,大家就往这所学校挤,甚至排斥家门口的学校,舍近求远选择离家十几公里以外的学校,这种现象在义乌郊区尤为明显。
选择学校的核心标准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一位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的黄老师说,学校之间或是孩子之间都会有差异,每个人接受的基础教育不同,选择学校应给孩子留有空间。
当然,教育部门也应考虑到城区与城乡之间师资力量、教育配套设施等也要“齐步走”,缩小学校与学校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