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走进廿三里街道,你会感觉到这里的空气特别新鲜,这里的山川特别秀美,这里的环境特别宜人。无论在街道镇区还是农村,人们无不深切感受到廿三里街道开展生态创建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日前,该街道顺利通过金华市生态办组织的考核验收,成为首个金华市级生态街道。
加大投入 完善基础设施
廿三里街道党委、办事处在2006年初提出了创建金华市生态街道目标以来,一直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做到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工作上加快推进,在机制上健全完善。
廿三里前溪河道由于沿溪村庄基础设施落后及村民的环境意识缺乏,污染日益严重,成为群众日益关注的热点。“卫生好不好,关键看前溪”,在群众的呼声面前,廿三里街道因势利导,加大投入积极开展前溪改造,拆除了前溪边上的办事处旧宿舍和破旧大礼堂2000多平方米,并兴建了“拨浪鼓”文化主题广场。昔日“龙须沟”如今已成为附近居民休憩的好去处,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在前溪改造完成的同时,该街道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启动建设以城镇基础设施、引用水源保护、防污治污、退耕还林为重点的各项工程,极大地改善了街道、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
打造生态园区 发展循环经济
在工业开发过程中,廿三里街道始终坚持以“打造生态园区、发展循环经济”为宗旨,要求各工业企业全力实现宣传深入、组织完善、设施齐备、绿化到位、治污合格、厂区整洁等六大目标任务。目前,园区各企业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刊出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使企业员工对生态街道创建知晓率达到100%。对于一些纺织染整行业企业,该街道不定期联合环保部门开展突击检查,使辖区内企业工业污水排放全部达标,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循环经济方面,廿三里街道进一步优化行业布局,集中力量发展袜业、织带、化妆品、工艺品、塑料、玩具、纺织等7大类优势行业,培育好洪太食品加工、下朱宅蔬菜种植和生态养殖为主的食品产业链,构筑起循环经济框架,达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创新理念 加快生态农业发展
以生态化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市场化的思路发展农业。近年来,廿三里街道通过建基地、重质量、打品牌、拓市场,使农业生产呈现出了蓬勃的发展生机。
针对普通禽畜养殖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的实际情况,廿三里街道积极引导畜禽养殖场采用污染物综合治理,实现粪便无害化处理,使养殖场污水处理率达到98%以上,粪便利用率超过90%。同时投资200多万元,建立了506亩蔬菜无公害栽培核心示范区,采用钢架塑料大棚、地下水滴管节水装备、深施有机肥等无公害生产措施,主打生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年亩产值达9000元以上。
在廿三里,许多农村还兴起了“创建义乌市绿色生态农业示范村”的高潮,绿化村庄,美化环境。如里兆村投入16万资金,对村内主干道、池塘边、小溪边以及农户庭院内和房前屋后栽植果木,绿化面积32亩,覆盖率达38%。葛塘村以农村水塘治理为突破口,把水塘改建成水上公园,设置喷泉,使原来的卫生死角成了如今老百姓休憩的乐园。
记者 陈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