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劲松、张凤德等,是“绩擢法”推行以来的第一批“受益者”。属于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干出来”的干部。
由于陈劲松政治思想素质较好,工作能力比较强,乡镇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且作风扎实、责任心强、敢于担当,他被新提拔为稠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这样的提拔,使陈劲松本人也颇为意外。按照以前惯例,51岁的陈劲松本该准备退二线;即使提拔,一般也只是由其原担任的街道办事处常务副主任提到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同样由副科级提拔为正科级领导干部的张凤德,在其个人考察材料中被认定为:注重学习,思想政治素质较好,统筹协调能力较强,工作勤勉,事业心责任感强,作风扎实,有一定的攻坚破难能力。
“‘绩擢法’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凭‘实绩’使用干部。”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怎么样凭实绩呢?我们重新塑造了一套干部选拔任用体系,突破了传统初始提名范围,树立凭实绩擢用干部的导向。”
去年,我市相继出台了“考绩法”、“全员绩效考核办法”和“绩擢法”,考绩结果与年终奖、干部任用直接挂钩。“绩擢法”以“考绩法”和“全员绩效考核”为依据,根据年度考绩结果,从考绩优秀的副科级领导干部中,选拔一定数量的正科级领导干部;从考绩优秀的市管副职后备干部或考绩优秀单位所推荐的优秀中层正职干部中,选拔一定数量的副科级领导干部;从考绩优秀的领导干部中,转任一定数量的优秀干部到重要岗位任职;连续3年被评为考绩优秀单位,机关单位主要领导和镇街党(工)委书记优先推荐为金华市管副职后备干部或副县处级领导干部人选,镇街镇长(主任)作为重要岗位任用优先人选。
“‘绩擢法’是干部选拔任用的一种方式。”今年以来,我市共提拔或转任重要岗位科级干部31人,其中18人是通过“绩擢法”提拔的。此外,有52名后备干部因考核结果不是优秀,将被调整出后备队伍,有3名干部被免职,7人被调离工作岗位。
“今后,我会用更踏实的工作作风、更突出的工作业绩回报组织对我的信任。”陈劲松说。
绩擢的“蝴蝶效应”正在逐步彰显——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敢于攻坚、善于破难的实干型干部提拔上来,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今年,我市计划继续通过“绩擢法”提拔15名科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