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兽镜,汉代
飞禽花卉镜,唐代
规矩镜,汉代
盘龙纹铜镜,唐代
五子登科插镜,清代
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葵花铜镜,南宋
绣湖中学社会实践小组学生正在听老师讲解古铜镜历史文化知识。
“这些铜镜太精美了!”“我们的祖先真了不起!”这些天,在义乌博物馆“古镜今鉴——古代铜镜联展”现场,不少特地赶来参观的市民亲眼目睹展出的近百面2000多年前的铜镜时,无不感叹赞美。
据悉,这次展出的96面铜镜涵盖西汉以来至清晚期等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镜种,除圆形镜外,还有唐代的方形镜、葵花形镜,以及宋代的菱花形镜,汉代的规矩镜等,展现了历代铜镜的铸造工艺、铜质、纹饰、铭文等,反映了特定时代背景及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此次联展由义乌博物馆和绍兴、嘉兴博物馆共同举办,展览到4月30日结束。
铜镜历史可溯至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商周时青铜镜工艺尚处初级阶段,到汉代出现浮雕等精美纹饰,唐代则达到新高峰。据义乌博物馆副馆长金国祯介绍,铜镜是我国青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古铜镜是中国青铜文化大家庭中独立的自成体系,也是古代先民用于照察衣冠容貌的生活用具。
小贴士>>>古铜镜鉴别几大诀窍
首先,应该从铜镜的性质、纹饰、表现内容等方面,对各时代的铜镜进行充分的了解。铜镜以银背为上品,铅背次之,青绿又次之。如果铅背埋土年代久远,变为纯黑,谓之黑漆背,此价尤其高,但这种颜色也较易作伪。新仿的铜镜和老的铜镜在声音上是有很大区别的。由于材料结构不同,老的铜镜普遍声音比较低沉、圆润,而新仿的铜镜声音比较清脆,甚至刺耳。
其次,“看形”也是鉴定古铜镜的一个小窍门。“看形”就是研究铜镜的形状,从形状上对古铜镜的真伪进行辨别。为保证铜镜能具有真实、清晰的效果,古人在铸造铜镜时,镜子的大小和弧度有严格的比例关系。一般来讲,小一点儿的铜镜可以看到比较平缓的弧度,超过20厘米的铜镜就基本是一个平面,看不出明显的弧度起伏。而新仿的铜镜弧度与镜子的大小普遍不成比例,大铜镜弧度很大,小铜镜弧度收缩不自然。所以,仿制铜镜照出的人和景物,往往不清晰甚至变形。
除“看形”外,辨别铜镜上的锈和铜的味道,也可以对古铜镜进行真伪方面的鉴定。从锈上来看,新仿铜镜的锈是后做上去的,采取了一些化学手段,或把一些老铜器上的锈刮下来,用胶和起来粘连在上面,这可以用水来辨别。仿制品的铜镜,把它放在水里,会出现几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它不沾水,有锈的地方不沾水,是逆水的,就像荷叶沾水一样的感觉。沾水以后,新仿制的铜镜有这样几种味道:一种是硫酸味;一种是臭味,碱烧过的那种臭味;还有一种是铜腥味,新炼出来的铜做成的铜镜,就有一种铜腥的味道,而老铜镜一般有一种铜香味,也就是出土后的泥土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