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岁的吴华云是义乌市场的老经营户,先后经历和见证了义乌市场的每一次变迁。目前,吴华云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二区有两间店铺,专做五金生意。上周四,吴华云向记者坦言:受国内外复杂经济形势影响,今年的生意有点难做。比如,以前客户下单时大单多,现在却以小单为主;在谈价格时,一些客户显得“斤斤计较”……
不过,吴华云和老伴有自己的应对办法:国外生意难做,就积极拓展国内市场;赊账存在风险,就尽量要求客户先付款后发货;考虑到客户大多是熟客,不必在店里摆太多样品,将一间半店铺转租给别人,因此今年光租金就可增收10多万元。
今年7月,义乌试点核心内容的“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获批,外贸活力进一步显现,店里的生意逐渐好转,这更坚定了他们坚持开店的信心。
在吴华云和老伴坚守传统主业的同时,儿子吴镇强开始转战电子商务。在吴镇强看来,义乌的改革转型离不开电子商务,因此义乌商人要大胆“触电”。依靠父亲给的150万元创业资金,吴镇强打造了一个第三方电商服务平台。一年来,尚处创业阶段的他已实现了父亲“保本”的要求。
吴华云的大女儿目前在专心做外贸生意。依托义乌试点带来的通关便利以及宁波的港口优势,她每周往返于义乌和宁波之间,与多个欧洲国家的客商有经贸往来,生意越做越顺手。
吴华云说,探索建立新型贸易方式、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等都是义乌试点的重要任务,也与他们一家人密切相关。尽管明年不确定因素比较多,但他们家的改革转型已迈出坚实的一步。相信随着义乌试点的不断推进,一家人的生意会越来越好。
在义乌试点的大背景下,义乌市场活力不断释放,像吴华云这样的创业家庭越来越多。目前,义乌的市场主体超过20万户,占全省总量的1/20;电商近12万家,超过义乌国际商贸城的经营户数量。
浙江师范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浙中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曹荣庆认为,作为国家战略的义乌试点,离普通的义乌人并不遥远。透过吴华云这个典型的义乌创业家庭,可以看到在即将过去的2013年,改革试点给义乌带来的可喜变化,以及人们对全面深化改革试点的无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