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冷,不少人戴上了手套,可这样一来触摸屏的智能手机用起来就不顺手了,接个电话、发个短信、刷个微信都要摘下手套,实在麻烦。事实上,现在市面上有一种戴着也能玩转iPhone、iPad等触摸屏设备的新型手套——触控手套。由于可以做到保暖娱乐两不误,触控手套畅销全球,义乌上千家手套厂家也纷纷“抢食”。
义乌成触控手套生产基地
“现在义乌几乎所有的手套厂家都在做触控手套。”朱小亮是义乌市雪豪皮件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是义乌手套行业协会的会长。据朱小亮介绍,义乌手套行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义乌手套厂家的数量已经突破1000家,专门生产魔术手套、皮手套、劳保手套、防晒手套、滑雪手套等。然而,从2011年起,义乌的手套厂家先后扎进了触控手套这一全新的细分市场。
“因为触控手套销路好、利润可观。”朱小亮是专门生产皮手套的,从去年开始也推出了带触控功能的皮手套,出厂价比普通皮手套要高,普通皮手套卖70多元一双,带触控功能的就能卖到80多元。而对于针织类手套来说,有无触控功能造成的价差虽然不像皮手套那么大,但胜在销路好。“一个厂家一天可以生产四五万双针织手套,一天的销售额就相差几万元,这就了不得了。”朱小亮说。
“天气冷的时候,一个月可以卖出5万双。”80后彭新林和周太斌是义乌最早开始做触控手套的一批人,两人于2010年底推出自有品牌“以路”,并依托阿里巴巴等网络平台进行销售,至今已经售出几百万双触控手套,销售额过千万。
据了解,触控手套最早由APPLE公司开发,生产原理很简单,就是在普通手套生产过程中加入一种特殊的导电材质。2010年冬,触控手套在日本、韩国开始流行起来。前两年,义乌生产的触控手套也大都出口至这两个国家。到了今年,触控手套热蔓延至全球,内销行情也开始爆发。
竞争激烈利润已大不如前
据了解,由于本身材质不同以及使用的导电材质有优劣和多寡之分,触控手套价格相差较大,便宜的出厂价还不到两元钱一双,贵的则要过百元。
“针织手套中加入的导电材质通常是银纤维。银纤维有进口、国产之分,进口银纤维目前售价每公斤1000元,而国产银纤维每公斤只要100元。”彭新林说,便宜的触控手套大都只在右手指尖部位加入了少量的银纤维,平均一双手套的成本可能只比普通手套高出一两毛钱。
不过,最近两年包括银纤维在内的触控手套导电材质经历了大幅降价。彭新林告诉记者,2010年时进口银纤维的售价高达每公斤4000元,是现在的4倍。朱小亮也告诉记者,他们企业生产一双带触控功能的皮手套,去年花费在导电材质上的成本要30元,今年就降至5元了。
同时缩水的还有触控手套的出厂价。“两年前,一双带触控功能的针织手套出厂价可以轻轻松松卖到两元,今年1.5元一双都有人做。”朱小亮说,由于竞争太过激烈,现在触控手套的利润已经大不如前。尽管如此,生产触控手套的效益仍然比普通手套要好。这也是为何义乌手套厂家纷纷走上“触控”之路的原因。
销售太火引发品牌抢夺战
伴随着激烈的竞争,触控手套企业之间还上演了一场品牌抢夺大战。
“以路”作为一个在义乌成长起来的触控手套品牌,经过3年时间的培育,已经有了不小的知名度。然而,该品牌的持有者周太斌和彭新林却在一年前被告知,自己的品牌被江苏的一家针织企业抢注了,如不抓紧时间向商标局提出异议申请,“以路”这个牌子就将落入他人之手,未来自己反而还可能因为“侵权”而被处以50万元的巨额罚款。
原来在做触控手套之前,周太斌和彭新林还曾从事过环保袋的生产销售,在注册“以路”这一品牌时,仅将其注册在了第18类商品上。而第18类商品包括购物袋、野营手提袋、旅行箱包等众多商品,但不包括手套。
“手套属于第25类商品,江苏的这家企业就是钻了这个漏洞。”金超杰是义乌泽剑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当初“以路”商标被抢注一事就是由他发现的,后来他成了“以路”商标代理异议案的负责人。
为了夺回商标,金超杰搜集了一系列证据并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提交了商标异议申请书,同时进行的还有马德里国际商标注册、在第25类商标类别申请注册“以路触控”“以路触屏”“以路正品”、在第35类商标类别申请注册“以路”等一系列防护性措施。
“申请注册马德里国际商标是为了获得国内商标注册的优先权。第35类商标注册类别中包括在线广告、市场营销等,在第35类商标类别申请注册是为了预防在异议维权失败时,确保自己也还能继续使用‘以路’这个品牌。”金超杰说,这些防护措施将在年底陆续生效,而商标异议申请也很快就会有结果了。
截至目前,“以路”这场品牌抢夺大战已经持续了一年多,虽然胜利在望,但至今也未完全了结。在商标注册上栽了跟斗的“以路”,如今更加注重品牌的保护,不仅将义乌市场上最常用的opp袋包装换成了印有品牌logo的纸袋,还贴上了防伪标识、加印了条形码和二维码,防止被人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