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间,全市工业经济厚积薄发,保持了高位增长的势头,在提升综合实力、提高增长质量、增强创新能力、优化工业结构、实施品牌战略等方面,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在这5年里,我市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8亿元,其中,实施2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176个,竣工投产项目280个。尤其在2010年,经历了金融危机后的义乌企业投资和发展势头恢复强劲,2000万元以上项目达到78个,占整个“十一五”时期的44.3%。全市工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573亿元上升至2010年的1195.5亿元,年均增长21.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73家,比2005年的721家净增552家,亿元企业由2005年的46家增加到114家,培育出3家10亿元以上企业。
黄志平说,“十一五”期间,我市各项经济指标完成预期目标,这是全市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义乌企业家们,在2010年复杂的经济形势下,面对各种压力和挑战,克服困难、破解难题,为义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付出了辛勤劳动,做出了积极贡献。
黄志平指出,当前,我市正处于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先进制造业大发展时期,特别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大力支持。义乌的工业经济和企业都是在抢抓发展机遇的进程中壮大起来的,我们要想真正抓住机遇,必须靠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抢抓机遇的良好氛围,充分尊重企业家及其劳动成果,帮助企业抓机遇、促发展。同时,企业家要自重、自立、自尊,制定好企业发展规划,特别是“五十强”、成长型工业企业要做好示范带头作用;重视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注重培育领军企业,大力引进新兴产业;在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技术改造、营销模式等方面加大创新改革力度;积极培育上市企业;注重发展总部经济;促进企业管理升级。
黄志平强调,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需要各个层面的改革创新。党委政府要携手企业全力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探索建立新的土地供给方式;各部门要继续深化“创新创优、提质提效”主题活动,在提高执行力和机关效能的基础上提升创造力,市委、市政府要为企业发展给力。
座谈会上,梦娜袜业、浪莎针织、贝克曼服饰、真爱毛纺等20多家企业代表纷纷发言,总结回顾2010年企业发展特色和亮点,并汇报了2011年企业发展思路及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