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义乌的基本情况和特点,何美华借用了省委书记赵洪祝对义乌评价的几句话:“在义乌,什么商品都能买到;什么车都能看到;什么人都能碰到”。何美华说,市场是义乌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引擎”,五年来,在市场龙头的带动下,义乌综合实力实现了新跨越,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产业转型升级、居民收入、民生事业、新农村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此,何美华用几组数据进行了说明:2010年人均GDP达到了1.2万美元,是2005年的2.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城乡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近1.5万元,居民人均储蓄达12万元;“十一五”以来,我市用于民生支出财政比重年均提高4个百分点……
在展望义乌未来的发展愿景时,何美华介绍说,市委市政府全会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为建设国际商贸名城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在总体目标的指引下,“十二五”期间将是义乌大建设、大发展,大改革、大开放,大转型、大统筹的崭新五年。在大建设、大发展方面,义乌规划了130多个重大项目,总投资约1800亿元,着力打造富有竞争力的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在大改革、大开放方面,义乌将以深入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国家级试点和省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坚定实施国际化战略,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全面提升对内对外开放水平,着力建设独具特色的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充满活力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区。在大转型、大统筹方面,义乌将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公平和谐,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
就老百姓最关心的市场问题,何美华提出了“拓展、创新、提升”三大途径。在拓展方面,包括建设义西生产资料市场、加快市场“走出去”、发展进口转口市场、到区域中心城市开辟分市场等;在创新方面,主要是大力发展无形市场,推进无形市场和有形市场相互促进、共同繁荣;在提升方面,包括提升商品质量和档次、提升监管服务水平等。同时,何美华还指出推进市场持续繁荣必须强化“产业、平台、政策”三大支撑。产业方面,就是要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打造“实业洼地”;平台方面,包括打造全国物流节点城市,加快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整合提升,发展总部经济等;政策方面,主要是以国际贸易综合改革为契机,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全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推进贸易便利化。
在直播过程中,何美华还与几位打进热线电话的市民,就他们关心的交通、涉外服务、教育、物流、老铁路改造等问题进行了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