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不实、执行不力、管理不严、效率不高等机关效能和执行力建设中的“灰色地带”,不动真格铲除,为民服务就是一句空话。为扎实推进主题活动开展,我市专门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并从市委办、市府办、纪委等部门抽调30多人开展集中办公。
庸、懒、散、浮等不良工作风气,是主题活动必须切除的“顽症”之一。其具体表现在,上班迟到早退,吊儿郎当,或偷偷摸摸打游戏、看股市;开着公家的车堂而皇之地上下班、办私事;中餐喝酒喝得晕晕乎乎,下午工作应付了事……为此,我市组成联合督查组,对会场纪律、上下班纪律、公车使用管理、公务人员工作日中餐饮酒等情况开展了10多次专项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行为和问题及时严肃处理,对查到问题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全市通报批评,并在本地媒体上曝光。
针对一些部门单位“推、拖、卡”严重及群众重复投诉未解决的情况,我市从657件各类群众投诉件中,筛选出45件投诉件进行了典型案例督办,对其中4个典型案例进行剖析,并对13个部门向全市所有单位进行通报。
“其中,群众48次举报噪音的案例,可以称之为‘典型中的典型’,对全市机关干部产生了巨大震动。”市“两创两提”办负责人说。据悉,位于经发大道上的一家“玩吧”KTV严重噪音扰民,附近群众连续举报了48次,但因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主题活动中,我市对该案例进行了专项督办,参与处理该KTV事件的3个市相关部门因为应付性处理、行政效率低下,受到全市的通报批评。
“慢作为”也是危害效能建设的一大“顽症”,如任其发展,必然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影响政府公信力。
市“两创两提”办负责人说了这样一个案例:义亭镇的刘某因户口簿上自己女儿的出生年月搞错了,到户口所在地派出所更改,结果因办事民警没有一次性告知,他为带齐相关材料来回跑了3趟,前后折腾了3天才办好这件事。该负责人表示,一件在短时间内就可以办好的事情,竟让群众花了3天时间。这是典型的行政“慢作为”。
加快发展,首先就要提高办事效率,“慢作为”顽疾不除,效能建设难有突破。在“两创两提”主题活动中,我市把治理干部队伍“慢作为”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专门出台了《治理行政“慢作为”暂行办法》,不但对“慢作为”的10种表现予以明确,还就监管惩戒措施作出详细规定。同时,对30多名“慢作为”的机关干部实施扣发奖金、调离岗位、通报批评、行政撤职等处罚,在干部队伍中引起了很大反响。
随后,主题活动办公室陆续打出“组合拳”:在媒体上公布《主题活动投诉举报途径》,推进单位工作责任制,实行工作目标承诺制,实施工作内容公开制,推行难题销号制,开展工作评判制,落实日常督查制,强化责任追究制。
在一招招行之有效的重拳下,“该批的不批”、“能做的不做”、“能快的不快”、“该精的不精”、“能突破的不突破”等五大效能突出问题,得到扎实有效的解决。干部作风转变了,工作效率自然提高了。工商局窗口把内外资企业登记从10个工作日缩短至5日和7日;国土局窗口将土地登记资料扫描工作纳入窗口,缩短2个工作日;国税局则全面推开网上抄报税工作,仅此一项,每月就有3000人次不必亲自到国税局办理业务……
“两创两提”主题活动的效果如何?群众的评价才是试金石。“工作人员态度亲切,办起事来利索不拖拉,比以往快了好多。”义乌市力宏包装物商行老板王振康对我市开展的“两创两提”活动赞不绝口。义乌百姓和数以万计的市场商户都有着与王振康一样的感受,他们明显地感到,如今,机关部门的工作作风更好了,办事效率提高了,便民服务项目不断增加,办事群众更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