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给“库存”正名,郭洪建和傅树清一方面到处去寻找货源,另一方面又通过各种渠道让客商们了解到,库存品虽然是仓库的积压货,但也是新产品。
他们到处发传单,跟翻译人员解释,几年之后这个行业开始慢慢为人所接受,到后来几乎家喻户晓。
尤其是在2008年经融危机来袭,外贸市场不稳定,很多本该正常出去的货物,都不得不转为库存。外贸市场疲软,让不少行业经历“危机”,可是却给了库存行业“商机”。
这一年,库存行业的经营户骤增,从原来分社在各大街小巷的经营户,也开始向梅湖新村、五爱新村一带聚集。
很快,库存商行如雨后春笋般向义乌江东一带聚集。
去年1月,义乌库存品行业协会成立,郭洪建当选会长。他说,义乌市场客商多,需求量大,让这个行业风生水起。“再也没有比义乌更适合做库存的地方了。”
昨天下午,记者在下王库存专业街逛了一圈,发现这里的库存经营户按照饰品、五金、日用百货、服装、箱包等几个大类进行集中经营,俨然成为了义乌的另一个分市场——库存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