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元旦是《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实施后的首个重大假期。就当各路商家纷纷打出“岁末购物狂欢”、“元旦假期最大折扣”等旗号时,消费者可能也同时发现了促销方式上的细微变化,新的促销潜规则开始“粉墨登场”。
商家热衷延时血拼
今年跨年血拼中,第一八佰伴以连续营业22个小时拔得头筹。据了解,为了备战本次促销活动,第一八佰伴早在国庆黄金周之后就开始策划组织,方方面面就做了充分的准备。而从2006年12月31日早上8点至2007年1月1日清晨6点,该商场的销售额达到1.3亿元,相当于平时1个月的销售额,打破了全国商场的单日最高销售纪录。
此外,华润时代广场也在1月1日零点30分至凌晨2点举办了限时抢购活动,不少商品都以1-2折的价格销售。百盛淮海路店、太平洋商场淮海路店也举办了延时营业至元旦零点的迎新活动。
促销方式悄然变脸
《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实施两个多月,上海各执法部门也曾做出相关检查行动。为此,在这轮元旦购物热潮中,各商场的促销海报上开始明确标注促销期限、方式、规则、原因以及商品范围,“最终解释权归商家所有”等霸王条约今后将不复存在。尽管如此,消费者还是须重视商家一些“不起眼的”促销陷阱。
单柜促销限定范围———这意味着消费者只能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购买商品,很容易为了优惠的“小钱”,花了不必要的“大钱”,买下本不需要的商品。
价签随意改———元旦某大型特卖会,门口标着“全场2-4折”,但并未标明哪件是2折,哪件是4折,而且全部价格为手写。销售人员称这些商品是从库房直接拿来,还未来得及标价,一款同样的羽绒服报价前后相差50元。
打折商品不明示———在一法国品牌女装专卖店,门口标着”全场30元起”,但显眼位置摆放的都是不参加打折活动的商品,并且用衣架悬挂展示,而参加优惠活动的商品,却大多被“随意地”堆放在篮子里。
可退换但不试穿———试穿、试用,本该是消费者理所应得的权利,然而在元旦促销中却被一些商家剥夺了。“顾客太多,我们不可能给每个人试穿衣服的时间。”售货员的解释似乎“很有道理”。
冷静对待促销诱惑
“原本不菲的原价在低折刺激下似乎不要钱一样,但其实同样品质的东西用折后价买进,和去年用7、8折慢慢在商场逛买回的价钱相差无几。”这是某白领在名品购物网上的元旦血拼感触。
有业内人士表示,商场打折可以,但要给消费者提供真实的信息:商品本身价格是多少,在这之上打了多少折扣。正常情况下零售业毛利率应在20%左右,打折应在这个尺度内,如果商家打五折后还有利润可赚,就说明原来价格畸高。
顶级名表不跟风促销
沪上各大名表是否也在元旦大刮“假日促销风”呢?记者昨日在几大名表专柜实地调查后发现,不同档次的名表应对方式各不相同。
“江诗丹顿”的工作人员顾先生介绍,该品牌并未参加商场推出的让利等促销活动。顾先生解释说:“作为世界顶级奢侈品名表之一的江诗丹顿,历年来都没有参加类似促销活动的习惯,也并不打算日后改变这一做法。不仅如此,类似百达翡丽、爱彼等顶级手表也会遵循这一惯例。”目前,江诗丹顿每月在沪销售额一般维持在300万元左右,每月销量能在10块腕表左右已属佳绩。
另一高档名表“劳力士”同样没有参加商场的促销活动。柜台负责人任小姐明确表示:“劳力士绝不跟风进行促销销售。”相比江诗丹顿等顶级名表动辄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天价,劳力士畅销款式的价格一般在几万到十几万之间。目前,劳力士每月在沪的销售情况良好,一般都在500万元以上。
而在瑞士“依波路”表专柜,记者发现其参加了商场买300送40或买300赠券返购的促销活动。该柜台工作人员介绍,活动期间,有将近40%的顾客是冲着打折优惠前来购买,销售业绩也的确比平日要好些。王菁
黄金珠宝消费旺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在上海各大黄金珠宝专营店和柜台了解到,元旦三天假期,黄金珠宝销量增幅明显,来沪购买黄金珠宝的外地游客明显增加。
城隍珠宝、老凤祥银楼等珠宝店的销售人员表示,每年元旦假期,黄金珠宝的销售都会比平时有一个增幅。“年底到了,大家除了买一些首饰自戴,还会作为礼品送人。”城隍珠宝的销售人员说,元旦期间客人很多,除了本地人之外,外地的游客特别多,“很多北方客人到上海这边买首饰,基本都来城隍庙,这边老店多、牌子多、款式全,外地人都知道。” 陈兰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