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699萬,創歷史新高,而今年面向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卻不增反減,因此,今年被稱為是高校畢業生“史上最難就業季”。
“在創業帶動就業的引導下,義烏工商學院2013屆畢業生目前就業率已達93.3%,其中通過浙江省教育廳審核獲得大學生自主創業証的有337人,佔畢業生數的13.57%,畢業生就業率和創業率均走在全國高校前列。”據義烏工商學院招生就業處處長宋永明介紹,該校今年共有2493名學生畢業,截至目前,已有超九成畢業生提前實現就業。
創業帶動就業
變“找飯碗”為“造飯碗”
“我在義烏國際商貿城附近租了店面,年租金4萬多元。當然,我所經營的汽車用品生意也不錯,月銷售額可達五六萬元。”說起就業打算,准畢業生馬旺召亮出剛申請下來的“自主創業証”,笑稱早已在經營自己的生意,目前他已是多名員工的“老板”。在義烏工商學院,像馬旺召這樣實現自主就業的畢業生不在少數。
作為浙江省首批創業型大學建設試點院校之一,義烏工商學院目前已形成了創業、創意、國際教育三大特色,其中創業教育根基最深,影響最大。目前,該校8000多名在校生中,有1800余名學生從事電子商務創業,一年收入超3500萬元,累計帶動就業1000多人,創業教育走在全國前列。
據介紹,在“創業帶動就業”理念的引領下,該校建立了大學生創業園,開辦了電子商務創業班,成立了創業學院,營造了濃郁的創業文化氛圍。
為進一步發揮創業畢業生在帶動就業方面的優勢,2011年,該校成立了優秀創業畢業生聯盟,在借助創業畢業生的力量提供就業崗位的同時,帶動在校生創業。
每年,學校都會組織創業畢業生回校招聘學弟、學妹,形成創業、就業“傳幫帶、老帶新”的優良傳統,變“找飯碗”為“造飯碗”。近三年,該院創業畢業生就解決了近3000人的就業崗位。
與政府部門聯動
就業從“單手”變“多形式”
“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離不開政府部門強有力的推手。”義烏工商學院院長王?認為,該校畢業生成“香餑餑”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義烏政府部門的鼎力相助。據悉,義烏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已連續三年與該院合作,舉辦“放飛夢想”大型畢業生專場招聘會,企業參與招聘會的積極性明顯提高,招聘企業的含金量也明顯增強。
此外,該院還將政府力量引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與義烏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義烏團市委等部門多次聯合舉辦大學生職業(創業)生涯規劃大賽,通過大賽提升學生的創業就業技能。通過與義烏市相關政府部門聯系、溝通,共同把學校就業工作推上新台階。
“以前是學校到企業搞推介會推銷學生,現在是企業紛紛到學校來要畢業生。”義烏產大學生之所以“不愁嫁”,王?認為,這與地方政府部門重視大學生就業工作密不可分。
全方位就業服務
變“能就業”為“就好業”
“學校給出的底線是讓學生‘能就業’,更高目標是讓學生‘就好業’。”宋永明說,近年來,該院積極挖掘校內各項可用資源,為學生就業提供了全方位服務。
據悉,在義烏工商學院,學生一入校,教師就會給新生介紹專業狀況、就業前景等情況,並開設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讓學生一進校門就對畢業后就業有個初步“規劃”。
學校招生就業處每年都開展畢業生就業調查,了解就業需求,聽取意見建議,從就業能力、就業意向、就業技能及服務等方面,深入了解學生的就業心態、就業意向和就業困難。畢業生就業調查情況摸清后,學校有關部門就會科學合理地及時調整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每個班主任都兼就業指導師,要每天深入班級、課堂、宿舍,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進行‘一對一’幫扶工作。”宋永明介紹,學校還專門構建了學生就業輔導團隊,學校領導、輔導員、班主任等全員參與。
此外,學校招生就業處還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設立了就業網站、飛信、QQ群、微博等信息化服務平台,及時為畢業生提供招聘信息、就業指導和就業推薦等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