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素有“购物者天堂”之称,聚集着140多万种商品。早在2003年,义乌就提出购物游的口号。在现实图景中,义乌旅游商品究竟能走“几公里”?
多数为“泛旅游商品”
跟普通商品不同,旅游商品往往会承载着一段美好的记忆,以其鲜明的属地文化符号和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成为游客生活的点缀。
在国际商贸城三区旅游购物中心摆放着的旅游商品,涉及化妆品、袜子、电子电器、工艺品和土特产等21个门类,可说是400多万平方米的义乌市场的一个袖珍版(见图)。
这些产品,除了义乌,其实在其他地方也能买到。因此,有些专家认为义乌所谓的旅游商品多为“泛旅游商品”。
省旅游局副巡视员肖歌说,“泛旅游商品”已让义乌出现重游率较低的现象。在实际购买中,到义乌的游客必须付出相应的出行成本、时间成本、货物携带成本等,因此与在居住地购买相比,不少人觉得专门前往义乌购物旅游并不“划算”。
张爱秀是最早进驻三区旅游购物中心的经营户之一,主要经营义乌本地一家企业的袜子。她说,考虑到游客的出行成本等,她和其他经营户一直采取低价战略。
同样一款袜子,她的报价往往要比其他城市低30%左右。除了吸引国内客户外,他们也用这种战略吸引驻义的境外客户采购。
购物圈3小时车程之外
义乌旅游部门透露,今年上半年,义乌接待游客345.82万人次,其中境外游客19.4万人次,同比增长11.97%、16.41%。
在发展过程中,义乌购物旅游跟周边地区的旅游景点抱团,像上海、宁波、杭州和苏州等主要城市的旅行社已不断将大量团队带来义乌,从而形成了份额稳定上升的华东客源市场;东南亚各国、日韩及我国台湾等地游客也对义乌购物旅游产生浓厚的兴趣,游客量每年在快速增加。也就是说,义乌旅游的购物圈主要在3小时车程之外。
在这些旅游者中,还有一批“闲购一族”。王波在上海一家外企上班。11月26日,乘着年休假,他带着爱人驱车来到义乌旅游购物中心。在一个家居用品商位,他们一下子购买了收纳袋、杂物筒和围裙等日常用品。
“上海的生活工作节奏快,我们两人都没有时间去逛商场。因此,我们就决定乘着年休假来采购日常用品。”王波解释说。
义乌市场主要以批发为主,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购物游的发展。今年,义乌市重新编制了国际商贸城购物旅游区发展规划,并已在国际商贸城四区开辟新旅游购物中心,经营面积2.6万平方米,将比三区的旅游购物中心增加1万多平方米,涉及化妆品等22个门类,来满足更多游客的购物需求。
“义乌应将购物游定位为国际化的购物旅游中心,不断引进国内知名品牌,将义乌打造成全球购物游的目的地。”中国旅游研究院陈旭博士说,“因为这也是它的旅游购物圈在3小时车程之外决定的。”
省旅游局副巡视员肖歌说,在构建全球购物游目的地时,除了商品本身的因素外,更多的还要在义乌形成一个别具特色的商业生态环境。法国让人马上会想到时装和香水,意大利让人马上想到皮具西装,瑞士让人想到手表和军刀,义乌想成为全球购物游目的地,只让人想到物美价廉的小商品似乎是不够的。
义乌还存在旅游纪念品缺位的现象。在整个旅游购物中心中,几乎看不到能反映义乌这座城市特性的纪念品。
在某种程度上,旅游纪念品可视为城市的“最佳形象代言人”。如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耳坠、纽约“自由女神”钥匙扣、阿姆斯特丹“小瓷鞋”、东京的和服娃娃等。
与会专家还认为,义乌闻名国内外,但提及代表性的纪念品,却说不出所以然。究其原因在于义乌旅游纪念品还没有出现别具匠心的创意,没有赋予旅游纪念品喜闻乐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