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展成居民“海囤”最佳去处
到展会淘宝,成为百姓“囤积”年货的理想选择。“种类多、东西新鲜、价格也优惠,这个时候不出手就要等年节到超市排队采购了。”56岁的陈女士因为要操办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对食品类展会的信息特别关注,“我早想好了,要买些耐贮的干果肉品存着,现在啥东西都涨,囤一点没错的。”
居民对食品展的热情高居不下,一是传统习惯使然,二是确实有抗通胀的心理因素存在。“我们每天都在补货。”华统肉制品事业部营销总监张广熙证实了这种抢货囤货现象的存在。在本月初宁波举行的食博会上,华统火腿及冷鲜肉制品也大受欢迎。
展会连轴,企业忙得不亦乐乎
从10月起,“丹溪酒业”就马不停蹄地参加了郑州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义博会、森博会、省农博会等,总经理陈豪锋告诉记者,展会的效果不错,既是销售的窗口也是展示的舞台。他表示,可以参加的展会都会尽量参加。年底,各类与食品、农副产品相关的展会此起彼伏,我市农企忙得不亦乐乎。
“过去我们养猪卖肉直接进老百姓的菜篮子,现在我们有可生吃的火腿、当日售卖的熟食、安全健康的冷鲜分割肉,而这些在行业里都处于创新领先的水平,我们需要更多更大的平台去展示我们的实力。同时,年底也是消费者购买力集中爆发的时段,我们将以更积极高调的方式去满足市场的这种需求。”华统肉制品有限公司的老总朱俭军介绍了一个月参加两次展会的原因。
流水的展会更需铁打的品质
“走出去”不仅是赚眼球,更是接受最短兵相接的竞争、最挑剔直观的市场反映和监督。本次农博会对身陷“人工蜂蜜”争议的蜂蜜产业下了逐客令。对于不能践行食品安全的企业和行业,也难怪主办方祭出如此重典。
当然保障食品安全是必须的,但要获得消费者认可,相关人士认为要做到三点:一是强化品牌,方便消费者识别;二是保证品质,值得消费者购买;三是精益求精,看到不足就改进,永远不停进步。“归根到底,展会比拼的是产品的品质,最适合市场的才能最后胜出。”一位会展人士如是说。记者了解到,我市“华统”、“晨云”两家企业还是此届省农博会的合作单位,全省共四家单位获此殊荣。由此可看出,我市农产品在品牌建设、品质保障、展会参与度等方面都比往年有了明显地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