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5月公开指责长虹MBO(管理层收购)之后,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本周二再度向这家中国彩电巨头开火。在江西省国资委主办的“江西财智论坛——中外名家系列讲座”中,郎咸平将矛头直指长虹前当家人倪润峰,认为长虹在倪润峰执掌期间存在严重的国有资产流失情况。
郎咸平和倪润锋之间PK开始了。
久经战阵的郎咸平已成PK高手
再度开口郎咸平增添白发
和一年前相比,尽管多了些许的白发,但讲台上的郎咸平激情依旧四溢:动情之处,愤然拍案。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已经年余的“郎顾之争”:郎咸平刚做完那篇著名的《格林柯尔:在“国退民进”的盛宴中狂欢》演讲之后迅疾遭到各种既得利益近乎疯狂的反扑,一大批国内主流经济学家纷纷批驳郎咸平,饱受压力的郎咸平更是沉默应对,一时是非难辨……直至1个月之前顾雏军的身陷囹圄才让这场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最为激烈争辩的结果落定,曾经为格林柯尔积极辩护的主流经济学家们先后失声。在这样的背景下,郎咸平的出现无疑令人关注。不仅如此,更引人注目的是,这次郎咸平面对的听众是地方国有资产政策的制定者和经营者。
必杀秘笈“吸星大法”有三招
尽管经历颇多,但郎咸平演讲风格依旧在深入浅出中透着犀利:在采取常见的财务分析手段详尽解读四川长虹的“冰棍”理论和倪润峰的MBO故事,深入解剖了倪润峰未尽的MBO努力,并对赵勇继续变相MBO提出质疑,郎咸平为倪润峰时期的长虹国有资产流失途径取了一个极具金庸武侠色彩的名字:“倪氏吸星大法”。
在郎咸平看来,“倪氏吸星大法”。共有三式。第一式:虚实难辨,敌友难分。如长虹美国代理商APEX有意拖欠货款,100多亿元去向不明。第二式:袖里乾坤,暗渡陈仓。子公司的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如长虹公开披露资料的子公司长虹新艺为例,当初投资1亿元,资产清算后,只剩余1600万元资产。一家子公司就少了长虹8400万。第三式:天下为盟,互惠互利。根据公开资料,4年内长虹委托理财金额高达36.5亿元。目前已揭露的有南方证券挪用长虹1.82个亿的本金,汉唐证券也有类似的情形。在深谙财务精髓的郎咸平看来,委托理财业务有两大好处:一是业绩炒作,将委托理财收益当成投资收益体现在年报或者季报上;二是便于在适当的时候通过金信信托MBO。
核心观点国有股不应退场
基于此,一直坚持国有企业只要建立正确的激励约束制度就未必输于民营企业的郎咸平仍旧强调自己的观点:国有企业目前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是国内职业经理人信托责任制度的缺失。而所谓“信托责任”郎咸平通俗的解释就是通常意义上的“良心”。“国企老总只有具备良心才能做得好。”当然这种良心的前提是有完备的法制进行约束。所以在郎咸平看来,信托责任建立的基础就是不断推进的法制化建设。
“建立一套激励机制与信托责任并重的职业经理人制度,让市场机制制约职业经理人,用法制约束,保护产权。”目睹过往一年国有企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的郎咸平继续自己坚持的两个观点:一是国企不论大小,政府行政命令首先应该退出市场,但是国有股应该留在市场。二是职业经理人制度不但可以改革国有企业,而且也不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在郎咸平看来,现在不少企业管理层以国有企业效率低下而纷纷提出改制诉求的目的更在于利用国企改制之机行分肥之实。“国有资产‘取之于民’,当然要‘用之于民’,绝不能在改革中沦为少数人的资产。”对手回应长虹静观其变不评论、不回应、静观其变。这就是长虹对于郎咸平言论的态度。长虹新闻发言人刘海中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对此不做评论。刘海中认为,由于郎咸平并未向长虹方面进行沟通,也未亲自到长虹进行调查,因此郎咸平的上述言论只是他个人的学术观点,属于主观范畴,并非客观定论。不过刘海中表示,若郎咸平上述言论给长虹带来不良影响,他并不排除长虹会采取相应措施捍卫自身权力。
而之前5月28日在北京参加彩电峰会的现任长虹掌门人的赵勇也曾表示不会回应郎咸平。在该次表态中,赵勇强调长虹正在进行的改革与MBO有着本质的区别,长虹只是把自身相对成熟的一块业务剥离出来,成立长虹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首次探索员工及管理层持股新机制,而且是在绵阳市国资委批准的情况下进行的体制改革试点。赵勇认为这一举措符合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鼓励知识、管理等要素和资本一起参与分配”的政策。他指出,在新出台的《企业国有产权向管理层转让暂行规定》中,还特意重申了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