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距西方圣诞节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今年东莞的圣诞订单行情如何?“订单虽然比去年增加了不少,但利润空间却逐步缩小,圣诞礼品出口是‘增产不增收’。”昨日,记者走访部分圣诞礼品出口企业的生产车间,其中,常平镇益华五金工艺厂负责人陈先生感慨地说,他们厂生产各种五金烛台、风灯、圣诞吊饰等各种圣诞礼品,产品主要远销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1998年公司成立以来,企业的圣诞行情就随着欧美的经济波动而变化。
汇率变动“吃”掉了2%的利润
陈先生说,受金融危机影响,去年第三季度,虽然出口订单并没大幅增长,但利润还能基本维持。但今年的圣诞出口,基本没有利润。陈先生举例说,2009年一款50元成本的圣诞树,出口到美国,可以赚10%的利润,但今年,同样的产品只能卖到成本价,甚至有些技术含量低的产品,价格还下降5%。
“而原材料涨价30%,工人工资涨30%,好不容易赶工完成订单到了结汇时期,又赶上人民币升值,‘吃’掉2%的利润,今年的年景比较糟糕,增产不增收。”陈先生说。
据了解,人民币每升值1个百分点对加工贸易企业利润的稀释作用约为0.6,对传统行业的影响要大于电子信息行业。据我市有关部门10月份的问卷调查显示,88%的企业表示能承受人民币年内升值幅度约在3个百分点以内。如果升值幅度高于3个百分点,很多纯加工制造的企业经营将毫无利润可言。
东莞鑫信圣诞饰品厂是清溪镇一家规模中等的企业。该厂负责人邓先生也表示,生产圣诞球的聚苯乙烯等原料涨了20%—30%,而房租的价格也在一步步上涨。同样,在收获众多订单时,鑫信圣诞饰品厂的圣诞球利润也在下滑:2009年,价值1毛的圣诞球卖出去,可以盈利2分钱,但现在,受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几乎不盈利。
原材料涨价、用工成本增加也压缩了利润空间
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增加和人民币汇率波动成为压在今年圣诞礼品出口外贸型企业身上的“三座大山”。而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的增加也大大压缩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而为留住工人和市场,有的圣诞礼品企业只好选择“短平快”的小单。益华五金工艺厂的陈先生说,原材料和用工成本增加可以计算,也可以通过寻找替代材料逐渐消化,唯有人民币升值对企业的利润影响较大。
对于不稳定的货币市场,很多出口企业想尽了办法减少风险,有的选择银行的套期保值业务,将汇率提前固定下来。但对于众多利润微薄的中小企业来说,这无疑又增加了新的成本。
对此,东莞市玩具协会秘书长陈祥佑认为,成本上升而出口价格并没有提高的情况下,圣诞礼品出口企业利润越来越薄,也在预料之中。
应对举措
企业抱团进军内销市场
为尽量减少人民币汇率不稳定和国外市场的波动带来的冲击,一些圣诞礼品出口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内销市场。
原东莞晟辉圣诞礼品公司的负责人伍意告诉记者,他目前已选择转行到利润可观的化工行业。而考虑到降低生产成本,其原公司的其他圣诞礼品业务则转到内地其他地方重新开厂。
同样,益华五金工艺厂也在阿里巴巴上注册了属于公司的网店,希望通过电子商务平台打开内销之门。
但这些企业都表示,开拓内销市场需要巨大投入,短期内也很难见效。
“抱团进军内销市场。”陈祥佑曾参与组织东莞数十家玩具企业,包括圣诞礼品企业参加上海国际玩具展。通过展会平台,这些企业在内销拓展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不久后,一些企业又抱团,在协会的组织下,对河北等内销大省进行考察,开辟内销市场。
陈祥佑认为,企业刚刚转内销时,往往在经验上存在不足,他们面对内销市场比较盲目。因此,通过抱团开拓,会形成聚集效应。“比如说,一家企业去卖场谈判,租金肯定很贵,但集体协商,会大大降低成本。”陈祥佑说。
当然,除了欧美市场、内销市场,东亚、俄罗斯等新兴市场,也是众多圣诞外销企业不错的开拓方向。
不仅如此,陈祥佑认为,圣诞礼品企业在产品升级方面需要投入研发,提高产品附加值,以此提高产品议价能力。“研发并不意味着高投入,要量力而行,企业小,可以进行小的研发,大企业进行大研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