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现场登记的第一天。下午,市委书记俞正声接受了徐汇区天平街道人口普查工作人员的现场登记,认真回答了人口普查员的询问。
俞正声在现场登记结束后,向人口普查员了解全市开展人口普查的情况,向参加这次人口普查的工作人员表示慰问,希望广大市民给予积极支持配合,共同做好人口普查工作。
从昨天开始的10天时间里,全市有12万名左右的普查员和普查指导员陆续走进千家万户,开展上门现场登记工作。
现 场
退休居民填长表花30分钟
“我是普查员,您被抽中填写普查长表,可能时间会稍长一些,需要得到您的配合!”昨天上午,浦东新区花木街道联洋社区的人口普查员宋阿姨和她的同事一起,敲响了所在辖区内居民张老师的家门。听见门铃响声,现已退休的张老师前来开门,“我得看看你是不是真普查员”。在普查员进门前,张老师再次确认了普查员的胸牌和证件后,把大家领进了门。
张老师随后拿出户口本,从普查员手中接过A4调查表和签字笔后,戴上眼镜,逐一填写户主所需填写的信息。或许是由于上了年纪眼睛老花的缘故,张老师在填写表格时的速度比较慢。“让我来帮你填吧,我问你答就好了。”于是普查员善意的提出建议,在老人同意的情况下,普查员开始一项一项地对照普查表提问,并将张老师的回答填写在普查表上。
“您家的住房有几间?总共多少平方米?您的住房是租住的还是自己买的?”在填到住户建筑面积一项,老人停顿了一下,并询问工作人员,是否需注明居住面积。此后,他又向老伴确认房屋实际平米数。
学历、现居住人口数等项目一一填完后,张老师在调查表尾端工工整整地签下自己的名字。记者发现,张老师家被抽中填写长表,总共花了30分钟。作为支持普查工作的回赠,普查员将一袋护肤品礼盒送给了老夫妻。
为填表出现“讨价还价”的场面
“我不要这份礼品,你找别的人家去填长表吧。”“太麻烦了,我还是填短表好了。”……现场普查中,不少居民误认为填长表、填短表都是由人口普查员决定的,因此在昨天首日的人口普查中,出现了不少“讨价还价”的场面。
“人口普查为什么还要问我的生活来源?我家有没有厨房、有没有热水器与查人口有啥关系呢?”昨天,在浦东由由社区人口普查员在进行普查时,就有居民提出了上面的疑问,对此普查员解释:“这些数据也是为了解居住状况,为相关部门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提供依据。”
然而即便是回答了这个疑问,但之后在被访者看到关于 “婚姻状况、生育情况、身体健康状况……”这一系列问题后就立即表示:“太复杂了,不好意思我没时间,能不能就填短表,礼品我不要了。”显然普查员对此表示了否定。
据悉,在花木街道由由四村一共有1786户居民,其中有168户居民被抽中接受长表调查。对此,居委会相关负责人马文妮告诉记者:“在前摸底中我们会将一些空置房上报,在随机抽样中就会将这些门牌号剔除在外,然后根据10%的平均比例抽调。”事实上,在普查过程中,普查员还碰到过“吵着闹着”要填长表的。“在我们的工作中,遇到一些老年住户,他们就会表示,‘我们有的是时间,为什么不让我们做长表’。”普查员孙阿姨无奈地告诉记者:“现在填长表就好像是‘围城’,需要填的人嫌麻烦不愿意配合,没轮上的人还抢着填。”
提前10分钟到外籍人士家门口等待
昨天上午,家住徐汇区中汇花园的法国人戈翎就在家中欣然接待了普查工作者。上午9点20分,徐汇区天平路街道的普查员孙佳妮和普查指导员付红已经等在位于吴兴路25弄中汇花园的某幢居民楼下,与相约前来协助的天平路派出所社区民警阮正峰碰了面:“外国朋友特别讲究时间观念,千万不能迟到,但即使早到了,也要等到准点再去敲门。”
9点30分,事前电话预约的时间一到,他们便在小区物业经理的陪同下,敲开了法国人戈翎女士一家的家门。女主人戈翎把来访者迎进客厅。
在沙发上就座后,孙佳妮手捧固定在写字板上的调查表,在付红的指导下开始进行调查问答。拥有高级口译证书的阮警官则担当起现场翻译,他在派出所内专门负责涉外工作,也是周边小区许多外籍居民的好朋友,自然地成为普查工作中的沟通桥梁。
问 题
两次信息提供有出入
此次普查中,本市将有九成居民填写“短表”,共18项,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受教育程度等。同时,将在全市按比例随机抽取10%的居民填写“长表”,共45项,除短表内容外,还包括迁移流动、身体健康、就业、妇女生育和住房等指标。境外人员填报的普查项目有8个,包括基本情况、来大陆或来华目的、居住时间、受教育程度、身份或国籍等,港澳台人员还要填报过去6个月内回港澳台居住的时间、行业和职业3个项目。
由于普查涉及内容广、信息详尽,因此普查员在普查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瞒报”“虚报”信息的情况。记者了解到,相比于姓名、民族这些公开的信息,个人收入、年龄、婚姻状况以及生育子女数就成了隐私。不少居民担心泄露了自己的信息,在填写表格时“美化”一番。“自己明明是二婚,却说自己只结过一次婚。”“大专学历却说自己是本科”……面对桌上厚厚的一沓经核对后“破绽百出”的调查表时,普查员往往是哭笑不得。
两次登门业主换了人
“我们9月份去摸底时,开门的是两个青年女大学生,今天上门却发现是一对老夫妻住在里面。”昨天,当花木街道由由四村居委会的普查员敲开一户人家房门时发现了这个“奇怪”的情况,这就意味着前期排查是填的“草表”与目前的真实情况完全不同了。在接受普查时,业务透露,“之前房子是出租给几个大学生居住的,合约签到10月初。我们老夫妻两人是10月底搬进来的,之后就准备自住了。”正是这几周的变化,使得业主的信息完全改变了。
事实上,在记者的采访中发现,类似这样前后两次信息完全不符的情况并非个案,对此普查员表示:“这并不是说居民有意瞒报或是其他恶意行为,可能是因为房屋在1个月内发生了新变化。”普查员向记者举例,在前期排查时房屋可能正处于装修阶段,但在正式普查时,业主已经入住了;或者房屋之前处于交易状态,现在新东家进驻了。对于这种新变化,普查员坦言:“这也就是为什么前期摸底后现在我们还要一一登门入户普查的原因,业主有变化就表示我们的工作要继续跟进。”
网友晒人口普查礼品长短表礼品不一样
本报讯 记者 瞿艳花 昨天是人口普查第一天,为感谢市民对普查工作的配合,部分单位会送一些礼品给参与普查的居民,昨天一大早,就有许多网友在网上晒各自拿到的礼品,而没有拿到礼品的网友直呼“郁闷”。
卢湾区人口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解释称,人口普查有长表和短表之分,抽到长表的居民将获得由政府送出的张小泉的指甲钳三件套,而短表由各个街道或居委会自行选择送或不送。网友晒普查纪念品
“大家都来晒一晒人口普查都送什么东西了。”昨天,网上的一则帖子引来了众多网友的热议,短短半天,跟帖数就超过了好几页。
“我是杨浦的,我们这里送了一套张小泉的指甲套装。”“我是长宁区的,统计好后阿姨送了一条毛巾和一块舒肤佳香皂,还搞了一个很大的环保袋装着。”“我是浦东的,听说我们这里会送一把两折伞。”
看到众人纷纷晒礼品,部分没有拿到礼品的网友有些心理不平衡,一位网友抱怨道:“一大早我就配合小区阿姨做了人口普查工作,可是临走之前她只说了声‘打扰了’就走了,我怎么什么都没有?”
人口普查发放的礼品各有不同,这让不少网友纳闷:到底怎么回事?也有网友疑问,这10%做长表的居民是怎么确定下来的?“难道是普查阿姨看哪个居民比较配合就让他做长表吗?这样会不会不太科学?”一位网友发帖。
释疑
长短表礼品不一样
为此,记者从卢湾区人口普查办公室了解到,为感谢市民对人口普查工作的配合,相关单位会发一些小礼品给居民。长表送张小泉的指甲钳三件套,而短表的由各个街道居委会自己安排。“有一些经济条件好一点的会送毛巾香皂之类的,当然如果街道经济条件一般的话,可能就不送了。”卢湾区人口普查办工作人员盛继抗告诉记者。而崇明县人口普查办的说法也印证了这一点,“普查分长表和短表两种,居民参与普查耽误的时间不一样,送的礼品就会有所区别。”
长表有严格筛选程序
据了解,人口普查分长表和短表两种,其中10%的居民会被抽到做长表,那么谁做长表谁做短表是怎么确定下来的?
“人口普查有一套严格的随机筛选程序,不是普查员想找谁做长表就由谁来做的。”崇明县人口普查办公室施主任告诉记者,首先,普查员会先对前期普查的记录登记并编号,然后根据10%的平均比例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