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知名网站曾经展开过一个关于“送礼的对象主要是谁”的调查,有37%的参与者选择了掌握职场“生杀”大权的上级领导;朋友占据了亚军位置,占34%;生意上离不开的客户占据了12%的比例;相对来说,亲属、一般同事、同学、老师和邻居的比例要少的多,分别是6%、4%、2%、5%和0.1%。 而居冠军之位的给领导送礼,却也一直是最为敏感的话题。有职场人士表示送礼等于白送,工作升迁全靠自己的业绩及实力。而也有一部分职场人士坚信“礼不到路不平”,他们认为自己的工作调动、升迁、荣誉全在领导的一念之间。也有网友调侃道:“过年给领导送礼,送了的不一定能记住名字,没送的则一定会记住名字。”“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或许,用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中的经典台词来形容年底送礼者的心情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大部分中国人信奉“礼多人不怪”,职场人际经更信奉“投桃报李”。如此看来,想让自己职场生活顺顺的,送礼那是必须的咯!那么给领导的礼品该怎么送呢?有哪些“潜规则”?年底职场送礼焦虑症:礼不到,路不平? 送礼的“潜规则”一:一定要让对方感觉“名贵” 送礼做到讲究品位也不是一件难事,需要谨记的是“名贵”和“实用”两个要点。但是,如果你送礼的预算有限的话,就不要贪图“名贵”与“实用”兼具,而是在“名贵”和“实用”中取其一。 “名贵”就是坚持购买人见人知的名牌,而不要购买所谓山寨版的品牌或者在广告中标明“世界名牌”或者“中国名牌”的所谓名牌产品,要知道,真正的名牌是从来不会标榜自己是世界或者中国名牌的。比如,你可以购买一瓶芝华士12年的威士忌也只不过需要200多元而已,即使不喝酒的人也会感觉它的名贵;一瓶比利甜酒也只不过100多元,送给男士或者女士均显优雅,必定受欢迎。 送礼的“潜规则”二:摸清受礼者需求 “实用”不犯错 “实用”就是根据收礼者的爱好兴趣或者需求而送什么样的礼物。以务实的方法送出针对性的实用礼物是肯定会受到受礼者的欢迎,也轻松简单很多。但是需要记住的是,既然选择了“实用”,就无需贪图华丽的包装,最重要的就是让受礼者感到受益和实在。 送礼的“潜规则”三:保守也不犯错 品味因人而异,如果想让收礼者不质疑你的品味,最好是选择避免涉及品味差异的礼品,比如红酒、时装、时尚潮流品等,这些礼品都有可能因每个人对于不同品牌、不同款式和潮流的认知度而与送礼者的品味有所区别,不要用自己对于潮流的价值观看待收礼者的价值观,宁肯送保守一点的传统礼物才不会犯错。 送礼的“潜规则”四:送出“超值感” 性价比更加重要 名牌商品一般不会因为节日或者包装的改变而轻易提高价格,事实上大部分名牌产品在节日推出礼盒包装的同时并没有提高以往销售的价格。反而很多非名牌产品却借节日推出豪华礼盒和捆绑其它礼品并且提高较大的价格。比如一瓶名酒平时售价400元,节日推出礼盒包装但是价格不变,而一瓶不知名的酒则很可能推出豪华礼盒售价为250元,看起来还是比名酒便宜,其实那个不知名的酒平时售价可能只有100元。因此性价比就可以一目了然,买名酒虽然贵了一点但其实性价比更高。 送礼的“潜规则”五:尽显温柔与品位 小礼品更亲切 一盒巧克力算不上奢华,但是这样的小礼品往往更受到欢迎,而且浓厚的温馨让人感觉更加亲切。其实,名牌小礼品其实选之不尽,花费小小就可以尽显温柔的生活品位。 我们总是对商务上的礼物有各种态度,但是不管怎样,这个送礼季基本过去了,礼物也是该送出的都送出了。有“礼”对待别人的礼物,别人才能有“礼”对待你的礼物,感念你的情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