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体制更新 叩响通信业改革大门
通信业的改革开放源于最初的思想解放。打破了“通信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的旧有观念,通信业的服务宗旨逐渐向“为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方向转变,而观念的更新也推动了体制的变革,这促使通信行业向着市场化竞争机制不断迈进,由此通信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代。
思想空前解放
30年前,中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小且技术手段也很简单,那时的通信状况基本可以用三句话形容“装不上,打不通,听不清”,中国在当时被认为是“几乎没有通信的国家”。随着国家生产能力不断增强,通信水平无法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求的现象日益凸现,当时国家领导人曾批评通信行业是“传统保守,严重落后”。
那时的一件事始终让刘立清难以忘怀。20世纪60年代初的一个冬天,华北地区受到严重的冰雪灾害,户外的通信基础设施出现了大面积冰冻,这导致北京至全国许多地区的通信瘫痪。刘立清感叹道,当时全国通信线路除北京至石家庄之间仅有的300公里电缆干线外,其他都是明线,由此可见那时的通信基础设施是多么的脆弱。
“除了通信设备简陋,最本质的问题还在于思想。”刘立清介绍,通信在那个年代主要是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这种对通信的片面定位,偏离了通信要为国家社会进步、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为满足广大人民需要的服务宗旨,也阻碍了通信行业自身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摆脱了旧的传统观念束缚,进行了思想解放,通信行业不再刻意为某一类人群服务,而是面向国家、社会和普通老百姓进行服务。所以,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也包含了对通信业性质宗旨的再认识。
另外,我国通信行业的发展是要“自力更生”还是“对外开放”也曾存在争议。刘立清告诉记者,“当时存在着两种声音,一种希望加大对外开放,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快速推进通信基础建设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另一种则希望自力更生,依靠国内自主研发的通信技术发展国内通信事业。”而当时国家状况是经济建设刚刚起步,财力比较有限,每年用于通信行业的投资最多也只有1亿元左右,如果单纯依靠国家的扶持,依靠行业自身建设来实现国家通信建设的快速发展显然不现实。所以走一条对外开放和自力更生相结合的道路也成为改革开放初期解放思想的一个重要成果。
体制改革空前显效
通信行业在过去的30年中先后实施了邮电分营、政企分离等一系列改革,分阶段落实并实现了体制改革3步走战略,“八五”将支撑产业发展的制造、器材、施工等部分从政府中剥离,使他们成为独立公司;“九五”实现邮电分营,让不同行业按照各自的规律发展,同时还进行了固定和移动的分拆;“十五”推行政企分离制度,将邮政电信企业推向市场,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另外,政府监管政策也有明显加强,既实现了竞争,又避免了一些恶性竞争、无序竞争的发生。在通信监管尺度的把握上,保护了企业的长远利益,同时也保障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
通信业进行的体制改革使电信运营转向了市场化,通信企业更加注重市场和客户需求,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控制企业成本,使产品的价格水平持续下降。在企业内部制度改革中,分配机制、人力资源、财务制度等也进行了革新。
刘立清表示,其实今年的电信重组仍是体制改革的继续,是对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综合实力增强 力推通信业跨越式发展
依靠国家政策的正确引导,通过借鉴海外的先进经验,通信企业在摸索中发展,并总结出了一条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产业化道路,从而实现了通信企业的群体突破,也带动了整个通信业综合实力的提升。可以看到,短短30年中,我国通信能力不断增强、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产业实力稳步向前,这些都成为了通信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