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与受礼者身份相宜的礼品,才是恰如其分的礼品。
在社会交往中,馈赠礼品要恰如其分,注意选择与受礼者身份相宜的礼品。在任何时代,人们的身份和等级观念都很强,对方的身份不同,送礼的方式和礼物的贵贱都不一样。对什么人都一视同仁,则可能会被对方视为无大无小,无尊无贱。
当然,有许多礼物适合所有人,如一些日常用品等。但是,作为送礼者,想要送一份让对方满意的礼品,必须要了事他的身份。
身份不同,意味着年龄、辈分、民族、国籍等方面的不同,那么,所送礼物大多会有所区别。给辈分高的人要送去健康,送去尊敬等;给下辈送礼则很随意,甚至可以不送;给外国友人可赠送有传统特色的工艺品等。
而不同的关系角色、不同的沟通程度,也容易在送礼者心中形成身份有高低的印象。自然,礼品互赠的形态和类型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对于文化层次较高的追求精神享受的人,宜选择精美高雅的礼品,如名人字画、工艺美术精品及各种高档次文化用品等。
对于文化层次较低、偏重于追求物质享受的人,宜选择一些新颖别致、精美时髦的日用消费品作为礼物,其中应以吃、穿、玩为主。
对于生活比较困难,除了生存以外很少有其他享受要求的人,就不必去买那些他生活中根本用不着的东西,他最缺什么就送他什么,最好送经济实惠的东西,有时送钱,效果也很好。
身份还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一般而言,送礼者经常以社会地位高低为标准,送给地位高的人高价物品,送给一般地位的人普通物品,这已成为一种风气。事实上,礼物的轻重与对方在自己心目中的地位成正比,因此送礼时,便难免要将受礼者的身份衡量一番。
但也不尽然。比如在中国古代,一般人都认为官越大送的礼越多越好。送给皇帝的礼,当然要比送给大臣的质高量大,事实上未必如此。宋文帝时,司徙刘义康当权,各地送来礼物,都把最好的送给司徙义康,次品送给皇帝。
有一次,皇帝吃柑子,说味道不好。司徙义康说:“臣家里有好柑子。”马上派人回去取,竟然比皇帝的好吃,而且个头也大。皇帝气得十夜无眠。
康代宗也发现:路嗣恭送给他的玻璃盘只有九寸大,而送给元载的却大到两尺,同样很恼火。
还有一次,秦桧老婆进宫陪太后聊天。太后说:“今年的子鱼太小。”秦桧老婆说:“我家里有大的,明天送100尾过来。”
回家后,狡猾的秦桧责备她胡说八道,同清客们想出了一个办法,把青鱼当子鱼送去,太后哪里知道秦桧捣鬼,笑着说:“我说这婆子是个乡下人,果然。”
因为青鱼同子鱼相似,太后以为秦桧老婆连青鱼同子鱼都分不清,其实是她自己受骗上当。
但这毕竟是历史,送礼者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攀炎附势,甚至连皇家都不放眼里。而受礼者借别人送的礼物夸富、炫耀、攀比,这样就违背了馈赠礼品的基本原则和意义。
根据身份送礼是有原则的,那就是,如果只送给身份低的人,而忽略身份高的,那么这将会给人带来麻烦。
如果只送一件礼物,那么就送给职位最高的,并在赠送时表示对各位的感谢。
如果不止一人接受礼物,那么礼物必须和级别对等。
所以,身为上司应设法打破送礼的程式,在送礼给下属时不妨大方一点,送给对方所需要或期望的礼物,就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回报。同时,如果上下级的差距越大,感觉受重视的程度越高,受到的回报也就相对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