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生一家是挑着周六晴好天气逛上海理财博览会的,刚在一楼走了半圈,就因为人太多怕孩子不适应,让太太先带着孩子到门外的花园等,张先生自己继续逛。四十分钟后,他手中已经有了上百家参展商的海报广告:“这都是他们硬塞在我手里,叫我留手机号,但被我拒绝了……”昨天,第十届上海理财博览会在上海展览中心闭幕。尽管三天里面两天阴雨,但展会仍吸引了超过15万市民前来观展。在当前市场环境低迷的背景下,楼市、股市、基金、外汇、黄金等投资都存在不确定性,投资者、中小企业主纷纷来到上海理财博览会来寻找答案。
■现场
市民“财商”高,做功课读材料慢下手
在本届理财博览会上,记者看到不少认真比较各家机构产品说明的细心市民,甚至还有从家里带着事先做好功课来咨询产品的,尽管准备充足,但大多数人还是表示“只是逛逛,投资是大事,要再考虑考虑”。张先生告诉记者,考虑到年末临近及跨年资金需求,理财产品收益率有望震荡向上,所以趁着周末就来理财博览会逛逛。
“一般节日什么的理财产品收益率都会高,我提前来瞅瞅。不过问下来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大多保持在4.2%左右,销售员说临近年底可能会高些,不过现在还没开始。 ”张先生摇着手里的宣传手册说,目前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大多是挂钩的产品,除了比前段时间预期收益率更高外,此类产品的保底收益也开始调高了。张先生说自己是典型的“理工科男”,但专业的比较让旁边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顾问表示“压力很大”。“今年基金公司又没有来。 ”家住南洋大厦的刘先生说,自己是来了十届的老粉丝了。 “好像从去年开始基金公司就没有来,可能是收益不好不敢来吧。 ”不过对于基金公司集体缺席,老刘认为不能就此将基金一票否决。
“大环境不好涉股投资肯定表现差,但今年基金的一些固定收益产品表现尚可。 ”老刘说手里的博时现金收益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达3.94%,在52只同类基金中位居第二。从收益率来看,博时现金收益目前已超过银行3%的一年期定存利率。 “我的经验是投资市场永远没有一劳永逸,去年大赚的产品很可能今年大亏,还是要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平衡配置资金。 ”老刘说。
在上海银行的柜面旁,记者看到正在比较“慧财”人民币点滴成金理财产品的王女士。与众不同的是,王女士手里的纸张是从家里带来的:“女儿先到网上查了这款产品的评价,帮我打印下来的。”记者凑近一看,A4纸上赫然写着:“金融界点评:该理财产品理财期限为37天,投资类型为票据类,投资币种为人民币,保本类型为保本,收益类型为保本固定收益类型。预计年收益率最高可达到4.16%,综合得分为448.62分,流动性等分为480分,抗风险能力得分为430分,收益能力得分为447.02分……”王女士说,由于手中有一笔不小的资金,但女儿婚嫁随时可能要用:“目前人民币活期存款年利率为0.35%,我想找收益更高的。 ”不过,最终王阿姨还是没有下决心购买,因为产品的流动性风险让她有些犹豫,“上面写:在理财计划存续期内,上海银行可单方面全部提前兑付本理财产品。投资者不得提前部分支取或全额赎回。这个我还要再咨询下。 ”
机构翻花样,理财展美女来助阵
在博览会现场,记者看到近200家银行、保险公司、黄金企业、第三方理财机构以及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来参加本届金博会,由于人太多,要全部逛完起码得一小时左右。机构除了带来丰富的理财产品展示、专业讲座和理财资讯的同时,还以更多形式与观众互动——比如在二楼投资平台的展示区域,有不少金发美女穿着露肩礼服拿着宣传手册当模特,乍一看还以为是到了车展现场。据主办方介绍,配合着第十届理财博览会一起进行的,还有正在上海大舞台上映的多媒体舞台剧《女人一定要有钱》。
每年都来参加展会的老刘发现:“除了基金公司仍然没来,外资银行也少了,中资银行、保险公司多了。 ”记者注意到,在13000平方米的大堂里,来自银行、保险、信托、证券、金融服务公司的参展商汇聚,但外汇理财和黄金公司以及第三方理财占据近四成的席位,这跟数年前以银行、基金主导的局面有很大不同。
在二楼展区,来自瑞士的“杜卡斯贝银行”展台旁也有不少参观者,虽然大家表示“听也没听说过”,但还是愿意了解这家银行主要是“做什么的”。
此外,从去年开始,上海理财博览会增加了企业金融服务展示的内容。在今年博览会上,进一步顺应了资本市场的发展脉络和市场需求,为各家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搭建起沟通交流的平台,为小微企业融资的服务也受到很大关注。宜信财富负责人告诉记者,银行和理财机构大多把目光集中在少数高净值人群,大众富裕阶层一方面在专业的财富管理上有着很大的需求,另一方面又苦于找不到适合的财富管理机构,得不到好的财富管理服务与指导,存在诸多困惑与难处。“比如过去的一年,超过20%的家庭因为炒股和购买基金,不仅没有实现资产增值的目标,反而使家庭资产缩水;还有不少家庭因为没有重视保险,在重大意外发生时,财政陷入困境,这些都证明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对于大众富裕阶层的必要性。 ”这位负责人表示。
■分析
低迷市场下投资谨慎,十年财博会折射财富市场变迁
今年以来,投资市场低迷不振。但与前几年相比,尤其是经过市场的洗礼后,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意识到,在目前环境之下,财富的保值比盲目追求增值更加重要。记者也注意到,在博览会的现场咨询中,收益已不再是市民关注的唯一焦点,市民们更关注投资产品的安全与稳健,相比之下,银行、信托公司的产品倍受青睐。同时,市民的理财观念与心态也越发成熟,已经不再简单将理财等同于投资赚钱,而是更加重视财务的整体规划,财富的保值、增值、保障。在由十家保险公司所组成的联合展位前,咨询的市民络绎不绝,他们主要希望了解如何在现有的财富基础上增加保障的内容,建立起抵御家庭风险的手段与方式,尤其是对加强疾病、养老保障的意愿更加强烈。
从2003年到2012年,上海理财博览会整整走过10个年头。这十年,印证了中国理财市场的发展脉络;这十年,广大市民的理财观念也越来越成熟。在展览会二楼小贷公司平台,记者又看到拼收益的促销员——一个说我的产品年化收益8%—12%;另一个马上说我的产品收益就是12%。不过记者注意到,来参观的市民已经不像前几年轻易就被收益吸引,也不再会为了一只环保袋、一件小礼品而排长队,大家大多对这种促销一笑而过。看到一则打着“免费游美国”的宣传单,张先生很熟练地翻到背面,指着“管理账户最低只要250美元”说:“免费游估计难度跟抽奖一样,这个账户管理费可比彩票费贵多了。 ”
参展商的变化也很大,从最初的以基金、外资银行为主到今年的基金全部缺席,外资行寥寥无几,传统金融机构以外,以第三方理财和信托机构空前踊跃报名。市民所买的理财产品也从传统纸张合同逐渐向无纸化发展。现在,通过网络、手机端就可以购买理财产品。“十年来上海人从去理财博览会拿纪念品、环保袋、圆珠笔到比理财产品只看收益,再到碰到高利产品第一时间问风险……这都是理财的渐进式进步。 ”主办方一位负责人表示,而上海人不再贪小便宜,这也就更加考验机构的真正实力。
今年的财博会参展商约 150家: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招行、浦发、兴业、民生、广发、上海银行、邮储、渣打等近20家银行亮相;联泰大都会、泰康、平安、长生、友邦、新华、太平洋、国华、金盛等数十家保险公司结团参展;爱建信托、华宝信托、中航信托、东方证券、经易期货等机构也应邀而来。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理财市场的多元化发展,第三方金融服务公司业是今年理财博览会的重要参展力量。
■话题
独生子女就像“金融产品”
2012理财博览会还有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来听演讲的人大大增加。走到二楼一侧的尽头,就能看到安全栏圈起的一块场地——为了确保讲座安全和听讲效果。本次展会上,主办方共推出二十多场公益理财讲座,包括陶冬、哈继铭、钱文忠、石齐平等财经名家名嘴、文化名人悉数到场。记者注意到,在24日“复旦经济名家高峰论坛”上,三位从复旦走出来的经济学派代表人物——袁志刚、孙立坚、哈继铭从中国人口老龄化与金融发展模式转型、流动性冲击与中国金融改革、从“中国制造”到“为中国制造”等角度分享了他们的智慧。
袁志刚教授抛出的观点就颇为震动——独生子女就像金融产品。首先他就人口老龄化及其影响展开论述:“尽管我们有基本养老保险,但基本养老保险的来源实际上是建立在青年劳动力人口的增长上的,如果人口萎缩,这个基本养老问题就很大。 ”袁教授认为,在子女这个金融产品短缺之后,要解决养老基金的负担,就要靠金融模式的转型。从1949年到今天,中国60多年的金融发展过程,最大的特点就是扭曲金融资源的价格、抑制金融的发展,牺牲的是储蓄者的利益,以低利率筹集资金,而不讲究配置的效率。今后,随着老龄化的进程,金融必须是逐步放松的、自由的,金融的投资效率必须是高的,不能再有金融抑制的存在。这样,就必须改革中国的金融市场,树立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的目标,打破银行垄断,鼓励民营经济参与金融业,促进竞争,提高效率。
袁教授认为,在降低对企业融资的约束,将资金投向更多新兴市场国家,最终使中国成为金融产业较发达的国家之后,才有可能圆满地度过未来的老龄社会。
■语录
投资什么?一是消费,二是消费,三还是消费
我们投什么样的东西好呢?投三样东西,一是消费,二是消费,三还是消费
——高盛管理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
收入只是一个流量的问题,而更严重的是我们金融资产的缩水、金融资产的获利所带来的财富再分配问题,财富不增加,消费就带动不起来。美国也有财政悬崖,中国也有钱荒,在没有把蛋糕做大的时候,要生存就必须要分蛋糕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孙立坚
在赚钱、理财之外,我们总要干点什么,用于享受、用于有益的视野,财富永远只是一种手段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
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见底,明年固定资产投资有望回升,但反弹幅度不会太大。中国经济面临的是L型的趋势,最近几年,中国经济增长在7%—7.5%,最可能出现类似1997年—2003长期在底部筑底过程
——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
在2013年,以上海为首的一线城市房价进入上涨通道,但二线以下城市房地产原则上切莫触碰,因为限购城市与非限购城市之间有着诸多区别。建议如果拥有三套以上房产,应将位于租赁需求不振的区域房产出售掉。购房首先还是要注意地段,如地铁房、交通便利的地段会是更好的选择
——两岸房地产评论家蔡为民
中国的传统养老模式是家庭养老,从家庭养老的角度来讲其实子女就是金融产品,但独生子女是一个重大的转型,未来何以养老是非常大的问题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袁志刚
产品收益是真功夫,银行经营不能只靠形象吃饭
记者注意到,今年参展的外资银行只有渣打一家。据主办方介绍,理财博览会刚刚在上海打响时,外资银行参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随着本土银行竞争力不断加强,外资银行可能意识到,光靠形象广告无法赢得客户,所以近两年他们的投入并不多。相比之下,反倒是中资银行在经历了业务大发展后,意识到品牌形象的重要性,反而更愿意来参展,这是个很有趣的变化,因为我们原来的观念里总觉得老外更讲究形象。 ”
不过,外资不参展并不等于银行不努力。根据官方数据统计,至2012年9月中国外币存量已超过2.6万亿,并在不断增长。其中,短期定存及相关外币理财的持有增长率最高,说明中国个人外币持有趋势更倾向于中短期。在经济乏力、股市低迷、银行不断降息的市场环境下,各类投资品赚钱效应缺失,外资银行理财产品却在此时焕发出独特的收益优势。大华银行个人金融服务部负责人周曼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中国的高端财富人群中,有将近一半持有或间接持有外币。近来由于本币升值的影响,多数普通投资者更倾向于将外币投资于中短期的定存以期达到低风险和较高回报。对于资深投资者而言,如何寻找更多投资渠道,分散外币投资风险,获取更好的收益也成为在如今经济环境下的当务之急。
“我们越来越感受到用产品说话才更有力。我们前三季近五成理财产品到期年收益率超过10%,平均到期收益率4.79%。银行种种贵宾待遇可以锦上添花,但说到底还要看产品业绩。”周曼说。记者了解到,该行2012年至10月底到期的理财产品总数为43款,到期平均收益率为年化6.74%(平均投资期限6个月),最高一期达到39.14%。到期实际年化收益率为10%或以上的产品占总到期产品期数的45%左右。此外,在客户购买的理财产品到期或自动赎回后,其回笼资金将被自动转存为“利添利”通知存款而非活期存款,其资金收益率与原先相比提高近4倍。不仅仅是大华银行,另外一家外资行南洋商业银行旗下首款“全球能源系列—原油价格挂钩”理财产品在11月到期后实现6.05%的收益率,该行年内已实现的最高收益为一款挂钩黄金的3个月期“金益达”产品,收益率高达10%,这不仅大幅高于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在同业同类理财产品收益率排名中也名列前茅。数据显示,顺应今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市场需求,南商中国今年陆续推出219款保本型结构性理财产品,目前该类产品的到期平均收益率达到4.79%。其中,6个月期以上产品实现了5.04%的平均收益率;3-6个月期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63%;3个月期以下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81%;而年内已实现最高收益率的是一款挂钩黄金的3个月期“金益达”产品,收益率达到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