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读者们提出的问题大多并不复杂,但是每一个问题都充分显现了读者对“城市礼品”的关心和对浙江品牌的信任。目前,组委会不停地接收着来自短信、电话、网络、信件等途径的投票。
谁是金名片
大众心中有杆秤
2011年8月浙江日报社响应中央和国务院提出的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号召,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精神,发起首届浙江省城市礼品推选活动。经过企业申报、公众推选和组委会初审,中国城市礼品(浙江)20强候选名单和浙江省城市礼品50强候选名单出炉。目前,两组候选名单正在接受公众投票,第一组20选10,第二组50选30,最终胜出的第一组10个品牌和第二组30个品牌,组委会将分别授予“浙江金名片中国城市礼品”和“城市金名片浙江省城市礼品”的荣誉。
“中国城市礼品(浙江)20强候选名单”的评价标准是:入选2012浙商500强、在全国颇具行业影响力、受到专家团队和读者的推崇。20强名单中的品牌在改革开放中获得历练,创新开拓,伴随着浙江人民走到了今天。从目前大众投票评选进展来看,这些品牌得票比较均衡,难分伯仲。
竞争更为激烈的是“浙江省城市礼品50强候选名单”的投票。读者对于自己心目中的“城市金名片”,有着各自的看法。杭州的肖先生在打电话咨询投票方式的时候说:“不管名气大不大,质量好才是硬道理。名单上好多产品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产品拿到国际上和别人PK一下完全没有问题。这些品牌都要选上我才舒心。”
也有一些读者认为,只有充分结合地方特色的产品才能称得上“城市金名片”,正如一位宁波的热心读者王女士在电话里所说:“我选了那些一听就知道是代表一个地方特色的品牌。有些产品虽好,但是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还缺少点代表性,那我就不选了。”
候选“70强”
折射浓郁地方特色
等待读者投票的70个候选名单分别来自全省11个地市,其中不乏一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比如凯喜雅丝绸、古越龙山绍兴酒等。它们来自不同产业、不同地区,面向不同的消费群体,但它们身上有一个最明显的共同点:具有强烈的地方特色。
不少产品具有地域性,它们在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让地方产品走出了当地,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了世界。临安的山核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国的山核桃有一大半产自临安,而临安的山核桃又有一大部分产自“岛石”这个鲜有人听闻的小地方。当地的“东升颂越”品牌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让更多的人尝到临安山核桃,知道了“岛石”这个地方。在刚刚过去天猫“双十一”大促中,东升颂越的网店达到了60余万元的销售额。
另外,一些企业在经商的同时默默建起了产业文化区甚至开起了博物馆,比如台州的绣都服饰有限公司就是一家“文化贸易两手抓”的企业。在“绣都”,“孤品”不仅是指在机械化的时代里绣娘手工绣出的华服,更是珍藏在绣都丝绸博物馆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的台州“雕平绣”文物。“绣都”在继承台州“雕平绣”的特色手艺时,在商业和文化之间搭起了一架天桥,让台州刺绣得以更好地传承,也为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寻找到了路子。
城市礼品推选活动,为浙江各县市挖掘、培育、提炼一批反映城市精神、体现城市文化内涵、代表城市品牌形象的优秀产品,帮助提升浙江工农业产品的品牌形象以及市场价值。更重要的是,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推选自己喜爱品牌的机会。2012年12月10日18时前,您都可以通过网络、短信、电话、信件四种方式参与投票。候选榜单详见本报2012年11月19日第16版,或关注新浪微博“城市礼品”,或登录投票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