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城区经济科学大学暨西城社区学院,“刷卡积分”成了这里特有的一景。每节课前,学员们都要在讲台上的POS机刷卡,课后再刷一次。当然,学员们刷的并不是银行卡,而是存有个人信息的学习卡。通过刷卡,不但可以累积学分,未来还有望用来兑换社会服务,甚至买菜也能打折。
昨天上午,是张亚宁老师的古典文学课,这也是这里比较“火”的一门课。临近9点,学员们陆陆续续地进入教室,然而,学员们第一件事并不是找位置坐下,而是先来到讲台,在一个白色的POS机上刷卡。“你问我在家好还是上课好,当然是出来好哇,能学点知识,又能认识些朋友。”62岁的刘恒玉老人家住西四北三条,他说自己是听朋友介绍过来的,已经来了一段时间。老人上次接触古典文学还是四十多年前上中学的时候,现在明显感觉自己已经落伍了,所以愿意听听老师讲的是怎么回事儿。
“这是西城区的一个特色,卡里有学员的个人信息,通过刷卡,学员能够积学分,从而有一种成就感。”校长张建国介绍,“刷卡积分”的学名叫做市民终身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其原型来自于该校的积分卡制度。张建国说,该校又是西城区文明市民学校总校,担负着全区社区教育的任务,如何调动市民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了他们研究的一个课题。
张建国说,社区教育是公益性质,不但上课完全免费,就连学习卡也是免费发放的。上课获得的积分,不但可以获评“学习之星”获得实物奖励,还能兑换一些实物。“我们的设想是积分可以兑换社会服务,比如家里要请小时工保洁,或是在社区菜市场买菜,使用积分还能打折优惠。”现在,市民终身学习成果认证制度的积分在一些社区已经可以兑换U盘、充值卡等物品。“虽然东西小,但都是通过学习积分免费获得的,而且市民也会有成就感。”
目前,西城区经济科学大学暨西城社区学院开设了16门社区教育课程,包括英语、古典文学、素描、电脑等,每门课的上座率都在30人以上。而像动画、视频编辑这样的热门课程,上课名额早早就报满了。有时,还会有一些其他区县的居民过来“蹭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