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名人
义乌历史悠久,建县于公元前222年,距今已有2229年的建县史,1988年撤县建市。据金华府志》记载:“东汉建武三十年甲寅[公元54年皇太孙刘辉有潜德,锡封于乌伤,为‘义阳王’,号‘乌伤郡王’,以镇越中,命威寇将军杨茂扶驾,以辅之。刘辉是义乌历史上有姓氏记载的第一任县官,至今已有一千九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同时也孕育一大批名人志士。都以他们的文章、精忠报国的精神以及在科学上的杰出成就而闻名于世。
才华横溢--骆宾王
骆宾王(619--687),字观光,唐初诗人。资质聪颖,七岁时,便以一《咏鹅》诗而闻名于世,被人称之为“神童”。
骆宾王一生生性耿直,讲求气节、不曲意奉承。骆宾王诗才横溢,一生创作的诗文,数量浩瀚,留传有130余首诗,他的诗作与同时代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骆宾王的诗,无论是思想性、艺术性还是人品与诗品、文品都是一流的,值得后人敬仰和钦佩。他的衣冠冢在市廿三里丁店村口,规模颇宏,“文革”时遭毁后重修,近来在骆家塘当年咏鹅所在地,建起了一个占地六十亩,以骆宾王的一生为素材的仿唐园林,以表后人对这位杰出诗人的怀念。
抗金名将----宗泽
宗泽(1059-1128),字汝霖。宋代抗金名将。嘉祐四年十二月生于今联合乡新厅附近的板塘村,后迁移福田乡宗宅。
元符元年(1098),任浙江省龙游县令,并创办学校,聘请教师。崇宁二年(1103),出任山东胶水县令。政和三年(1113),调知山东掖县。宣和元年(1119),因反对朝廷连结女真攻打契丹,被贬提到南京鸿庆宫。公元前1126年9月,68岁的宗泽率领随从十多人一到磁州,就抓紧布置防守,整顿防务,训练士兵。不久,金兵进攻了磁州,他利用自制的神臂弓打退了敌人,还派兵袭击敌人粮道,连破河西敌军三十余村寨,从而振奋了军心民心。1127年,康王赵枸即位称帝。由于李纲推荐,宗泽留守开封。7月薪8日,宗泽连呼“渡河!渡河!渡河!”就永远闭上了眼睛,终年70岁。宗泽的儿子宗颖与岳飞护送灵柩到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京岘山麓。前来瞻仰扫墓的游人络绎不绝。1937年重修,在墓前石碑坊横匾镌刻“民族之光”,柱上刻有“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党三呼。”1984年再次整修,墓前石柱的背面刻有一联:“颁表八百年前勋绩承昭明于日月,锡垂万千载后璞玑长炳耀乎乾坤”。
明白刚直士----徐侨
徐侨(1160--1237),南宋著名的政治家。今佛堂镇王宅徐塘下村人,南宋著名哲学家吕祖谦的门人。淳熙十四年(1187)中进士,在江西上饶主簿时,拜理学大师朱熹为师,秒熹称他为“明白刚直士兵”,给予他的书房命名为“毅斋”。后来,任绍兴、南康司法,因家中丧事离职。宁宗开禧二年(1206),丧期满后回临安等候选用。南宋丞相史弥远为首的主和派主张与金人议和,徐侨上书力陈议和之患,提出退敌之策,不怕触怒权贵,为人称颂。朝廷授予他严州推官,1214年,又改任刑工部架阁文字等职。1217年他担任安庆知府,抚恤金、百姓,训练士兵,作好抗金准备。绍定六年(1233),南宋小朝廷 重用忠臣,封徐侨为宝漠阁江东提刑,又升秘书少监改太常少卿,徐侨均以年事已高而推辞,不肯上任,后宋理宗请他兼任侍讲,即常向皇上讲些道理的官,又兼国子监祭酒、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因与新宰相意见不一致,徐侨再三要求辞官回义乌,宋理宗考虑他身体欠佳,才准许他退休。他回乡不久便死了,享年78岁。宋理宗赐谥他“文清”二字,葬于五云山的南麓。徐侨学识丰富,朱元龙、康植、王世杰、朱中、龚庆元、叶田庚这几位进士、学者都是他的学生。他的著作有《读易纪》3卷,《续史纪咏》1卷、《杂说》1卷、《文集》10卷。
大明开国文臣之首----宋濂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今浙江义乌)人。曾受业于浙东大儒吴莱、柳贯、黄潽。元末隐居于乡里,一度信奉道教。至正二十年(1360)为朱元璋所征召,明开国后为《元史》总裁,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明初朝廷“一代礼乐制作,濂所裁定者居多”,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明史》本传)。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是“开国文臣之首”。他坚持散文要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强调“辞达”,注意“通变”,要求“因事感触”而为文,所以他的散文内容比较充实,且有一定的艺术功力。
有明一代,开私家藏书风气者,首推宋濂。后因其孙宋慎受胡惟庸一案牵连,全家谪徙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有《宋学士文集》。
出污泥而不染----黄晋
黄晋(1277-1357),字晋卿,稠城人,元代史官。著作有《日损斋稿》33卷,《义乌县志》7卷,《日损斋笔记》1卷,《黄文献集》10卷。黄晋从小就很聪明,教他读诗书,能很快背诵,,一下笔,几百字就顷刻而成,曾写的《吊诸葛武侯辞》,杭州学者刘应龟留他当学生。20岁时游学杭州,与隐居浦江仙华山的诗人方凤交游,学问日进,以“文名于四方”。但黄晋淡泊名利,后因友人力荐,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举为教官,两年后为宪吏。延祐二年中进士,公元1331年荐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造国史院编修官,教国子博士。1346年任翰林百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接着以升侍讲学士,中奉大夫, 同知经筵事,一身数任多职。元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但黄晋能出污泥而不染,在京城20年,“足不登巨公势家之门“,不攀附,不阿谀,人们称赞他”清风高节如冰壶尺玉,纤尘不污“。黄晋在义乌时,教了不少学生,如宋濂、王玮、傅烁、金涓、朱廉、傅藻都是他的高徒。他在书法方面造谐颇深。现存他的书法有:《与德懋书贴》、《免颖贴》、《跋兰亭图》百书法上均有其闪光的一页。公元1350年夏4月,黄晋年逾古稀,告老还乡,1157年闰9月5日逝世于绣湖边的家中,终年81岁。
朝延追封为“江夏郡公”,谥“文献”。葬于县东北三华里崇德乡东野之原,义乌市书法艺术院所在地,称黄大宗祠,用来纪念黄晋这一位出污泥而不染的史官。
一代名医----朱丹溪
朱丹溪(1281-1358),原名朱震亨,字彦修,赤岸人。朱丹溪从小就十分聪明,酷爱读书,一心想在仕途上发展,谋求一官半职,但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屡考不中。后来他的母亲生病,请了不少医生也无用。由于他家原系世代书香,藏有医书,再加上他天资聪明,渐渐地入了门,并拜名医罗知悌为师。朱丹溪治病坚持临症视情,辩证施治,修定了《大观方》,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制定了“相火论”,被誉为“滋阴大师”,还根据临床经验,写下了大量治疗杂病的理、法、方、药,仅《丹溪心法》就记载1337方,被称为治疗杂病的“锦囊妙法”。他的《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局方发挥》、《伤寒论辩》、《外科精要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等十几部著作,成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并广泛流传至日本。现日本还有“丹溪学社”。后人把他与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四个医师合称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的墓坐落于仿赤岸镇东朱村北墩头庵旁。1992年,又集资修建了朱丹溪陵园,塑有丹溪铜像,常有游人前来瞻仰。
河神----朱之锡
朱之锡(1623-1666),在鲁西南和苏北地区,被当地人民颂称为“河神”,乃义乌陇头朱山头下人,字孟九,号梅麓。 清顺治二年(1645),赴北京赶考,以首科荐举,第二年中了进士。顺治十四年,又升他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河道治理,兼管军内事务。朱之锡住在济宁,统一治理黄河、淮河、定河。他重视治标又治本,调查研究,精心筹划,使淤塞几十年的决口,都有一一得到解决,使船泊得以畅航。
同时,朱之锡对民工十分体贴,曾向朝延奏请革除陋规,立碑于道,严禁官吏虐待民工,使用权民工的苦难有所缓解。康熙元年(1662),鲁、皖、苏一带闹饥荒,朱之锡首创了赈济活动,救活了许多灾民。乾隆四十五年,追封他为永宁候,并加封“佑安”。立了祠庙。他为清王朝的“乾嘉六治”立下了汗马功劳。遗著有《河防疏略》20卷,至今仍对治理黄河有着极大的价值。
语言学家----陈望道
陈望道(1891-1977),原名明融,号参一,以字行,夏演乡分水塘人,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1915年,陈望道赴日本留学,先后东亚预备学校、早稻田大学、东洋大学、中央大学攻读四年,结识了日本著名进步学者河上肇、山川均等。1919年“五四”运动回国后,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他与夏丏尊、刘大白、李次九被顽固势力称为“四大金刚”。1919年冬,在夏演乡分水塘村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同志就是读了这本《共产党宣言》之后才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1920年至1921年间,陈望道参加了上海工人运动,组织了纺织、印刷等工会,并到沪西工厂区开办工人夜校和平民女校。同时在《新青年》、《觉悟》、《妇女评论》上发表文章,提倡妇女解放、主张社会改革。1922年同师生参加了“五卅“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等反帝反封建斗争。1932年,陈望道完成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巨著《修辞学发凡》,这时国民党在白区加紧文化“围剿”,提出“尊孔读经”,“文言复兴”。解放后,陈望道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长,华东高教局局第,复旦大学校长,中国拉学哲学家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全国人大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三、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他的著作有《修辞学发凡》、《美学概论》、《作文法讲义》、《文法简论》等。
湖畔诗人----冯雪峰
冯雪峰(1903-1976),原名福春。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赤岸乡神坛村人。1919年,考入金华的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师范科。同年秋,考入浙江省师范学校,开始写作新诗,与柔石等参加朱自清、叶圣陶指导的青年文学团体“晨光社”,后来又与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结成“湖畔诗社”,出版了《湖畔》《春的歌集》成了全国闻名的“湖畔诗人”。1930年1月创办了《萌芽月刊》,7月、8月在“左联”办了“暑期补习班”,主办现代文学艺术讲习所。1932年2月,冯雪峰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1933年初,调任上海中央局宣仞部干事,不久调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1934年1月中旬参加了党的三届五中全会。1936年10月10日,鲁迅因病重而逝世,请示中央同意,决定由冯雪峰负责主持鲁迅葬仪,发动群众参加浩大的悼念活动。1941年2月6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创作了《真实之歌》和《灵山歌》两年后,由党的多方营救下出狱。解放之后,冯雪峰同志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鲁迅研究。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撤销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和作协副主席等职。1976年1月30日因患肺癌去世,1979年4月正式批准《关于冯雪峰右派问题的改正决定》,恢复党籍,同年11月17日为他补开了正式追悼会。在赤岸镇神坛村设立了冯雪峰居纪念馆,并在义乌和北京两次召开了冯雪峰研究会。
历史学家----吴晗
吴晗(1909-1969),原名春晗,字伯辰。吴店乡苦竹塘村人。著名历史学家。7岁始在乡村学堂读书,11岁时读<<御批通鉴》。1927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预科。1928年入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1931年被清华大学史学系破格录取。1934年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年仅28岁的吴晗被聘为云南大学文史教授,1940年又到西南联大执教。1945年吴晗帮助民主青年同盟建立秘密印刷厂,翻印中国共产党的文件和毛泽东著作。1949年北平解放,吴晗参加接管北大、清华的工作,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长、历史系主任等职,并参加了开国大典,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人代表,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二、三届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以及全国青联副主席、秘书长、民盟北京市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从1949年11月起,他还担任了北京市副市长。1957年,吴晗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要学习海瑞刚直不阿精神的号召,写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和历史剧《海瑞罢官》,受到“四人帮”的批判。
驻台大将军----蒋仲苓
蒋仲苓,1922年9月出生于义乌苏溪蒋宅村。曾就读于蒋宅小学、义乌中学。后由其父蒋维仓带往震旦大学附属中学就读,1938年毕业。同年进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通讯科学习,1940年毕业。毕业后曾就读于国民党陆军大学西南参谋班特二期、陆军步校高级班六期、陆军参谋大学正规班六期,在三军战争学院将官班结业。1941年任国民党部队湖北二六集团司令部参谋处中尉参谋。1944年任第六师上尉连长,1945年调任通讯兵七团上尉连长,1946年调任通讯兵署署长室上尉参谋,1947年任七十五军军部少校参谋、中校科长等职。
后随蒋介石退守台湾。1981年11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任陆军总司令。1988年5月调任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兼任中山科学研究院院长。1989年11月任“总统府”参军长,1992年10月届令除役,改任“国策顾问”。1994年11月至1999年9月调任“国防部”部长。1999年卸任,被聘为“总统府资政”。获美国佛蒙特州诺威契大学政治学荣誉博士学位。
蒋仲苓于1981年被选为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8年7月被选为第十三届中央委员,1993年8月被选为第十四届中央委员,1997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常委,2000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常委、副主席。
2000年3月28日至4月1日,蒋仲苓携家眷首次从台湾回义乌探亲,了却了52年的夙愿。
生物理学家----何琦
何琦(1902-1970),原名存章,字希韩,东河人。1927年燕京大学毕业,执教于山东齐鲁大学生物系,继在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从事中国双翅目昆虫(蚊、蝇类)的研究。1936年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到英国利物浦垫带病医学院昆虫系留学。何琦一生致力于医学昆虫研究,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对消灭微小按蚊及防治疟疾的研究作出贡献,于是964年被国家科委列为重大科研成果项目,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何琦曾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昆虫学会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疟疾研究室主任等职务,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文化大革命”中,横遭打击迫害,于是1970年含冤去世。1978年平反昭雪,1月`15日在上海举行追悼会,将骨灰安放在龙华烈士陵园内。
公共卫生学家----朱章赓
朱章赓(1900-1978),又名季青,陇头朱里人。著名公共卫生学家。1932年9月到美国耶鲁大学进修,次年8月得公共卫生博士学位,获国际奖学金。1934年5月回国, 担任南京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外卫生教育系主任,兼中央大学卫生教育科主任,抗战期间,先后担任贵阳卫生人员训练所所长、卫生署中央卫生室验院院长。1947年4月到美国纽约,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过渡委员会卫生组副主任。1949年2月任国民政府卫生部次长。
解放后,从1950年5月起,应聘到瑞士担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卫生行政组主任。1963年10月返国。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北京医学院副院长。1974年在卫生部外事局工作,1975年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5月台票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早在1947年5月,朱章赓曾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第十五届理事第。1963年回国后,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著述有《孕妇之友》《苏联卫生设施》等。
棉作学家----冯泽芳
冯泽芳(1899-1959),字馥堂,赤岸人。1913年进金华省立七中就读。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农科,1921年毕业后在东南大学任教,同时在大学本科学习。1927年任江苏省立通州棉作试验场场长。1930年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深造,专攻棉花遗传育种,获农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
水稻专家----周拾禄
周拾禄(1897-1979),字再中。田心乡舟墟村人。15岁时考入杭州初级师范,18岁到东阳县某山区任教。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农科,1921年毕业后在东南大学试验场作水稻试验工作。
音乐家----王力宏(英文名:Alexander Wang)
王力宏(1976年5月17日-),祖籍浙江义乌佛堂镇,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罗彻斯特,为知名国语流行歌曲男歌手及唱片制作人。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伯克利音乐学院,双学位硕士。他通晓英语、国语、法语,略知少许粤语和日语。其中英语为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