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杜绝产品过度包装现象,分析下来需要从几方面着手:
1.政策出面干预。不下猛药,难起沉疴。既然商品过度包装已成反复发作的顽疾,那么对它的治理就不能仅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治标层面,必须找准病因,标本兼治。此次出台的《包装要求》国家标准,便是一剂治本之药。标准规定:“初始包装之外的所有包装成本总和不得超过商品销售价格的20%。”这一规定比2005年国家发改委等4部门联合治理“豪华月饼”时作出的“月饼包装不得超过月饼本身价值的25%”规定明显要严格;而且,这项规定由去年征求意见稿中的“推荐标准”改为“强制标准”,可见规定之严,体现标准用药之猛。
2.需求是市场动力的源泉,当需求下降时,市场萎缩也就不可避免。
月饼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百姓中有着深厚的基础,人们很注重节日文化,月饼已成为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说白了,中秋究竟是一个有关月亮的节日,而月饼究竟是一个有关月亮的产物,并且它是在多少年文化积累下才形成的,所以在越来越多的“另类”礼品一点点分食中秋礼品市场的同时,月饼销售的短期限内,还是依然带动了包括商业、包装、农产品深加工、印刷、广告在内等相关行业发展,成就了上亿元的市场消费额。
而当这种很有纪念意义的事情,被过度包装所替代时,留下的又是什么?过度包装是一种社会性疾病,它不光在企业身上发作,也积存于许多消费者的心里。从心理学层面分析,过度包装背后隐藏着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理性及非理性的双重博弈,而这种博弈的关键点在于,商品因为过度包装而发生了价值变异,在实用价值之外,它还被附着了交际(易)价值,从而成为了另一种形态———礼品。所谓交际(易)价值,指的是礼品能够体现送礼者的“心意”和“面子”的功能,它属于“符号价值”的范畴,实用价值这时也就蜕变为这些功能的载体。
而礼品协会负责人曾透漏消息给笔者,礼品协会将于09年制定多款行业规范,首当其冲就是关于限制产品过度包装的问题。心病还需心药医。要从源头上遏制过度包装现象,根除送礼博弈心理痼疾,政府方面不仅要通过法制化手段引导、规范商家的行为,还要针对当下社会消费风气中存在的不良倾向,加强对消费者健康消费、绿色消费以及树立文明礼品文化风尚的宣传教育,督促商家建立良性的、长久的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观念和道德观念,以根除隐藏的腐败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