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春节、元宵节、情人节纷至沓来,一个充满亮点的节日经济和礼品经济也被催生而出。只不过,随着潮流的更替和演进,现在的礼品市场开始有了新动向。
为何礼品市场,就受到消费者的热宠,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呢?通过对我国礼品文化进程的回顾,我们不难发现,除了产品时尚、个性的特征,以及厂商到位的渠道和服务之外,我国礼品文化与时俱进,具有了新的时代特征,则是其深层次的原因。
礼品文化更新换代
尊礼重仪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常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以礼服人”、“礼多人不怪”,这些话无不说明人们的传统心态。我国自然而然也就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礼品文化。以一份浸透了感激与关怀的礼物向亲友、向尊长、向客户表达自己的情谊,对于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习以为常的事。正因为如此,中国礼品市场的规模已超过600亿人民币的规模,并仍在以接近20%的速度逐年增长。然而,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人们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不同,人们对礼品的选择迥异。或者说,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礼品文化,它的发展和演进也成了社会进步的众多推动力之一。
具体而言,我国现代礼品市场发展历史,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以后的20世纪80年代的“实用”时期、90年代的“体面”时期,以及本世纪初的“时尚”时期。在这三个阶段,由于当时客观社会综合因素的影响,国人分别有着不同的礼品文化,礼品也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80年代初期的礼品消费文化是“温饱型”,人们走亲访友,总会送一些奶粉、麦乳精、点心什么的。改革开放不久,物品的供应还十分短缺,买什么东西都有定量配给。买米得有米票,买肉得有肉票,何况奶粉、麦乳精这些稀罕物,那可不是有钱就能买得到的。所以,这些东西往往显示出送礼人的诚意和尊敬,而成为当时成的流行礼品。
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改革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改天换地,许多家庭已经达到温饱水平,反映在礼品文化上,就是送礼开始讲究面子,讲究档次,同时结合实用。这时候,像飞鸽自行车、海鸥牌手表等,都成为人们推崇的礼品。手表和自行车之所以取代一些食品成为当时流行的礼品,主要是人们温饱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开始追求交通工具、服饰等不仅实用,而且关乎“面子”问题的东西了。
进入新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个人生活水平的提高,礼品文化开始走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健康型”、“享受型”、“收藏型”、“观赏型”开始成为主流。人们不再为缺衣少穿而犯愁,相反,却要为怎样控制和科学地饮食,提高体质而费脑筋。在人们的这一需求趋势下,各种滋补品、保健品逐渐成为礼品。
在满足了物质基本需要之后,人们对精神文化方面开始有了新的需求,推崇时尚、新颖、个性等流行元素,而具有这些特征的产品成为人们礼品消费的新时尚。以此为标志,我们可以预计,传统的以生活必需品为代表的礼品文化已经成为过去,新的建立在以“收藏品”、“观赏品”为代表的新兴礼品文化潮已经开始形成。
可以说,经过二十几年的礼品文化演进,当前礼品观已逐渐成为我国独有的主流礼品文化,挂件和一些新开发的礼品率先并迅速抢占商机,在情人节期间更在于它给中国特有的礼品文化注入现代精神,并正在掀起一股礼品文化自塑和提升的热潮。